康老师

民国仿雍正款的特征

2015-01-17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7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民国时期也是仿制明清两代官窑瓷器泛滥成灾的时期,尤其是仿雍正的瓷器。各个品类,无所不仿。但总的看来,仿品的色彩大多过于艳丽或过于浅淡,工艺也不够精细。

作假手段主要有二:一是旧胎后挂彩,即用雍正本朝的素白瓷为胎,在上绘粉彩。有绘八桃、碧桃、牡丹、菊花、三果、枝果、团蝶等图案的大小盘、碗等器物。这类仿品共同的破绽是:用彩凝厚、层次不清晰红彩多泛油光,绿彩含粉剂过多而显厚。其图案虽然与雍正真品相似,但彩绘过于浓重、彩料的研磨不细、花蝶的细微之处有异,并且笔法略显粗糙,难以表现雍正时期“花有露珠、蝶带绒毛”的神韵。

二是新胎新彩、即用当时景德镇生产的白瓷按官富图案绘画,并且在此类器底署“大清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等官窑款。这类份品有的图案粗糙、有的图不达意,粉的彩绘或浓或淡、厚薄不一,或者干脆就是图案比例失调。新胎新彩往往会在迹型上露出马脚、如体薄厚不同、器身轻重不一、器型不正等。除此之外,这类仿品的款识书写也难以达到雍正官窑的款识水平。

民国仿雍正款的特征

民国仿前朝颜色釉瓷器:颜色釉陶瓷本是官窑控制最严的品种,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种。有些品种即使官窑烧造也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清康熙豇豆红釉,仅在康熙时期烧造,到了雍正时期,由于原料配方的原因已经烧不出,呈色灰暗,类鼠皮,故俗称“乳鼠皮”。而到了清晚期及民国时期,仿制康熙豇豆红的产品出现在古玩市场,达到了几可乱真的程度。郎窑红也是铜红釉的名贵品种,只在康熙时期官窑生产,但是到清晚期和民国时期,仿制品也以真假难辨的面目出现,令古玩商须得颇费一番工夫,才能找到鉴定要领。钴蓝釉仿制也很成功,其他如茶叶末釉、窑变、青釉等也仿得较为相像。低温釉彩如黄釉、绿釉、胭脂彩等均被古玩商誉为“毫无俗气的名品”。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民国仿雍正款的特征,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