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经济建设提出背景

2015-04-16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1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一、1949一一1956的经济建设(过渡时期)

(一)1949—一1952的经济建设(重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1、背景: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

2、措施: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

3、意义: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1953一一1956的经济建设(重点:开展一五计划,包括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1、工业化建设

(1)时间:1953一五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到1957年提前完成

(2)特点:政府主导、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

(3)成效: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建成汽车、飞机等重要

工业部门和东北重工业基地,初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2、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分散的小农经济、手工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时间:1953一—1956底

(3)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方式:加入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化运动)、公私合营和和平赎买

(⑤)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3、注意:分析一五计划必须从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两个角度入手。

二、1956一—1978的经济建设(一)成功探索

1、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成为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1956年9月中共八大的召开

(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2)内容:科学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现实

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B.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3)意义:体现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

经济建设提出背景

1936年1月1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6月3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总章颁布。这场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已不仅是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这场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因此,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

经济建设提出背景

1、政治上,新中国刚刚成立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经济上,百废待兴、生产力落后(农业经济仍为主导地位)

3、国内形式上,各种反动势力危害新生政权,局势动荡不安

4、国际形式上,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以及苏联的经济援助

5、外部条件,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获得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经济建设提出背景,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