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儿童学龄前教育的关键意义

2016-01-22 分类:生活

TIPS:本文共有 32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儿童学龄前教育的关键意义,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育儿百科。

国内外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五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把一个人长到十七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作为100%的话,那么,从出生到四岁就能获得50%的智力,从四岁到八岁又获得30%的智力,从八岁到十七岁只获得20%的智力。

三岁儿童脑的重量已达成人脑重的四分之三,七岁儿童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十分之九,神经纤维髓鞘化已逐步完成,儿童的神经兴奋逐步加强,活动时间增多,睡眠时间相应减少,大脑的控制和调节机能逐步增强,初步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外界复杂事物的机能进一步发展。所有这些生理上的发育特征都是幼儿心理发育的基础,也是能够接受教育训练,学习初步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物质前提。

幼儿阶段如果有适当的生活环境,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人脑的机能与潜力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许多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幼儿时期受到了良好教育的结果。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梅兰芳六岁登台演出;莫扎特幼年时就被誉为“音乐神童”,具有早熟的音乐才能,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六岁通两种文字,十九岁成博士。这些都是有力的例证。还有大量的超常儿童也是由于幼年时期有优越的早期教育的条件。

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没有受到应有的智力教育,他的大脑缺乏丰富的刺激,就会影响他一生的智力发展,在极端特殊的情况下,甚至造成终生难以挽回的损失和危害。印度狼孩卡玛娜在很小的时候被狼叼去,直到八岁时才被发现带回人间。因为她的大脑发育最佳时期是在狼群里度过的,虽然把她送到条件很好的印度米德拉波孤儿院,经过九年的教育与训练,但始终不能恢复到人类正常的心理与智力水平,于十七岁时死去。而日本人横井庄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逃进深山二十八年之久,远离人类社会,过的是野居生活。一九七二年被人发现送回日本以后,只经过了短短八十一天,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了人类生活。由此可见,幼年时期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是多么的重要。历史和现实的许多事例都说明,儿童学前时期教育的作用非常大,非常重要。因此,近年来幼儿教育已在世界各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学前时期的教育,不仅可以分担整个人生所接受的知识总量的一部分,尤其重要的是,幼儿早期教育可以发掘大脑的巨大潜力。只要在幼年时期挖掘了这种潜力,就可以在以后的岁月里接受无可限量的新兴科学知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如果儿童在入学以前的几年里,在家庭、在幼儿园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与训练,身体和智力都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入学以后就能更顺利地进行学习。

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

《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相关专家表示,这个《指南》是一个科学详细的参考,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遏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记者看到,《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于5~6岁的孩子,《指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胜利幼儿园沈杭凯副园长就接触过不少“焦虑”家长。“对于六岁的孩子,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利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孩子学会十以内的加减,并应用熟练。在游戏中、生活中学会数学,也会运用到生活中。但有些家长存在误区,孩子如果在书面上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就觉得孩子很好很厉害,如果不会,就觉得没面子,很着急。我曾经看过某个小学对一年级新生做过入学调查,调查新生的认字情况,他们发现,到二年级,孩子们的识字水平基本相当,其实超前学习并没有太大意义。”

沈杭凯副园长表示,有这个《指南》,就可以给家长一个参考:“拔苗助长的教育很容易把家长的焦虑转移给孩子,死板的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对孩子发展很不利。”

晨晨今年9月上小学。去年6月,妈妈林女士就决定接下去一年不让晨晨读大班了,而改报了“学前班”。

“好几个朋友的小孩都去读过学前班,说进小学适应快,也比没上过的小孩成绩好。”上了半个多学期后,林女士发现,学前班的数学很难,学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很多都是小学里的内容。

晨晨外婆很得意,逢人便夸晨晨聪明,把小学生都比下去。但林女士隐隐有些担心:“那么难,担心孩子很累。”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幼儿园孩子的数学、英语、识字能力都堪比小学生。有些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小学化”,有些幼儿园并没有相关教学内容,望子成龙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担心孩子读小学后跟不上,特别另找语数外培训班,提前学习。

在不少人眼里,孩子会认多少字、背多少单词、做几道数学题,成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但这样的标准到底有无科学性?

不少家长将认字看作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

5~6岁孩子学会10以内加减即可

相对于只关心孩子在学习、认知上的能力,《指南》更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多个具体指标。

有家长仔细阅读《指南》后发现,自家孩子在认知上“超前”,但在生活能力、人际交往上存在比较大的“落后”,这和现在家长“包办”孩子日常生活,孩子没有机会锻炼自理能力不无关系。

杭师大学前教育系系主任武建芬表示,之前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发布于2001年,是指导幼儿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比较笼统,而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指南》在《纲要》的基础上各方面细化。

“之前只规定总的目标,而没有具体目标,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解读,难免带有个人的东西。现在细化了,一线工作者操作过程中就能相对规范。”武建芬表示,《指南》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参照,她提醒,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规律和特点来,切忌盲目和急功近利。

另据消息,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5月23日至6月12日。社会各界人士可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南》全文可登录教育部网站下载,[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础教育二司幼教处,邮政编码为100816。

幼儿自理能力落后于认知能力

《指南》部分内容

数学认知

3~4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4~5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5~6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4岁: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4~5岁: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 会自己系鞋带。 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儿童学龄前教育的关键意义,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