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常吃止痛药小心心脑病

2016-07-08 分类:推荐

TIPS:本文共有 258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要素,脑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平常生活中的高血压也很是常见,下面请跟一起来了解下常吃止痛药小心心脑病。

1常吃止痛药小心心脑病

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始终存在,对部分患者而言,药物治疗的“弊”有可能大于“利”。所以,止痛不应首选药物治疗。临床医生必须尽可能地限制患者的用药剂量和频率,倘若必须服用药物来缓解各种急性或慢性疼痛,医生必须向患者阐明这些止痛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严重后果。慢性疼痛的患者也应该注意首先选择非药物治疗,诸如运动、找朋友话疗、热疗、冷疗、理疗等方法来止痛。

去痛片的其他注意事项: (1)本品长期服用,可导致肾脏损害,严重者可致肾乳头坏死或尿毒症,甚至可能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不宜长久使用,以免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用药超过1周要定期检查血象。(2)氨基比林在胃酸下与食物发生作用,可形成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特别是亚硝胺,因此有潜在的致癌性。(3)长期服用可造成依赖性,并产生耐受。(4)对各种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不推荐使用。

2有些痛不能用止痛药

有些痛不能用止痛药

头痛了吃一片止痛药,腰背痛了吃一片,胃痛、腹痛也想到了止痛药……

一般疼痛,比如胸痛、胃痛最好也不要吃止痛药,因为吃过之后很容易耽误病情,造成漏诊或者误诊。腹痛可能由胰腺炎、胆囊炎等多种疾病引起,盲目服用止痛药会掩盖症状,延误治疗。尤其是胃痛,既不能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导致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的消化道并发症。

在使用止痛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考查药物的禁忌症,严格遵循使用剂量及方法,才能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

口服止痛药应尽量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外用止痛药通过外部涂抹就能直达患处,迅速起效,但如果在涂抹后能按摩几分钟,更能有效促进药物吸收,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生活中怎么预防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以脑部损害最为突出,必须及时抢救治疗。凡高血压者有血压急剧升高伴剧烈头痛,甚至有意识和神志改变者,均应立即到医院急救治疗。迅速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防止或减轻脑组织水肿与损伤是治疗的关键。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血压下降过度而使脑、心、肾的血液灌注发生障碍。系统治疗高血压和原发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将有助于降低高血压脑病的发生。病情稳定后应逐步向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过渡并坚持长期、正规治疗。

治疗高血压、预防脑中风:

高血压病很容易引起中风,这并非危言耸听。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在脑出血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93%;脑梗塞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86%。可见,出现中风的危险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

高血压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结构的改变。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如果血压长时间升高,动脉也会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从而形成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

如果降压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医嘱服药,使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引起动脉反复痉挛,引起脑组织出血、水肿或动脉壁透明变性,形成夹层动脉瘤,引发脑出血。

就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并不是血压高就会引起中风。相反,未按医生嘱咐服药,以及不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因夜间血压过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风的发生。

事实上无论是轻型或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无论预防脑中风的首次发生还是再发生,也无论在缓解中风病程或减少致病性中风上,严格的降压治疗都是非常有益的。降压方法并不难掌握,只需耐心、认真和持之以恒。不妨把降压的注意事项抄录在显而易见的位置,遵照执行。

1、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龄越小,控制越严,最好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至少每周测一次血压。

2、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应按医嘱增减降压药物。

3、24小时稳定控制血压,使血压波动较小,不可将血压降得过低。

4、控制血糖、血脂、血粘度。

5、减轻体重,达到正常标准。

6、戒烟酒,要低盐低脂饮食。

7、坚持有氧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车、练太极拳等。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5次。

4什么是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中毒变性,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临床和亚临床表现,也称之为胆红素中毒性脑病。

几十年来,核黄疸一直是胆红素神经毒性表现的代名词。严格地说,核黄疸是解剖学名词,从病理解剖的角度,把肉眼看见脑组织染成黄色作为核黄疸的标准,从而反映胆红素侵犯脑组织(主要是神经核)。

近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胆红素所致的神经毒性的表现有轻有重,严重者可表现为核黄疸,轻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在脑干诱发电位等辅助检查则可发现异常表现。这些亚临床型的胆红素神经毒性表现大多是暂时的、可逆的,故也有称之为暂时性亚临床型胆红素神经中毒症。

5癌痛患者如何使用止痛药呢?

癌痛患者如何使用止痛药呢?

我国卫生部早在1991年就下达了关于在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的通知。

何谓三阶梯止痛呢?即癌痛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疼痛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实行“按阶梯”用药、“按时”用药的原则,给予由弱到强的止痛药。

口服是使用止痛剂最好的途径,舌下含服亦较好。

三阶梯止痛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选用非鸦片类药物(其代表药物是阿司匹林),用于轻至中等癌痛,如果推荐用量或用法达不到止痛效果,则应进入第二步,加入弱鸦片类药物(其代表药物是可带银),仍不能控制的剧痛则应进入第三步:使用强鸦片类药物(其代表药物是吗啡)。

另外,除了止痛药物的使用,其他方法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甚至是从病因上更彻底地治疗癌痛,这些方法包括:放疗和化疗,心理学方法,麻醉方法和神经外科方法。究竟用何种方法具有请咨询肿瘤专科医生。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常吃止痛药小心心脑病,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