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中华养生文化与太极拳修炼的关系

2020-01-14 11:02:19
相关推荐

中华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太极拳和太极修炼是重要的养生方式。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运动,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可以调和身心,增强体质。太极修炼则是基于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呼吸和冥想等技巧,通过修炼能够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能量的平衡,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因此,中华养生文化与太极拳和太极修炼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健康的重视,并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的中华养生文化之中,有这么一种学问,或者说拳法体系,名为太极拳,说它是一门单纯的拳法,但它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如果细心研究的话,不难在其中发现我国的独特文化精神出来。

所述及的各功法的健身功效,参阅养生太极拳宗师拳理、功法的有关课文。

拳术特点

练拳

动以入门,入门先练拳。练身正、体松、气匀、意专。节节贯串活关节,变着转接是关键。练养生太极拳动静相修,拳功并练,通过练拳明拳术招法,练形、意、松、息、气、劲、神的太极功夫。行云游水,静动相随

练意

有为以始,无为以成。练拳要练意。形体、动作、

松身、呼吸、行气、使劲,全凭心意用功夫。法具于心,心使意动而成招,招法精明全在意。锻炼用意指挥形体动作、放松、呼吸、运行气血、协调周身,动作、放松、呼吸、内气、劲力协调一致的能力,锻炼中枢神经——脑(传统养生说的“心”)对人体器官、系统的综合指挥、协调能力,称之谓“意力”,即传统养生功法说的“心力”。

练松

放松是练气、练劲、练神的基础。养生太极拳采用随息放松法放松周身。

随息法是锻炼顺应能力的一种功法。通过随息放松练到顺应生理节律、通体松透,方能身心松舒,气血顺畅,于是可以得气(有气感),可以入道,进阶练气、逐阶上进。

随息放松是锻炼逆腹式呼吸、拳势呼吸的过渡功法。

呼吸

养生太极拳采用逆腹式的拳势呼吸。这是经过锻炼后养成的符合生理节律的自然呼吸方式,是与拳势动作、内气、劲力协调一致的呼吸方式。在这种呼吸方式时,形体动作的开合虚实、呼吸的出入、内气的升降开合、劲力的蓄发出入,各循阴阳,相互协调一致,称之谓阴阳相合。逆腹式的拳势呼吸是丹田真气于招式劲力而发挥效率的必要保证。

练气

养生太极拳练拳练气和静功练气,让身体随着天地阴阳符合到身体的内达到相修的境界,得气快、显效迅速。功法有聚气养气——练丹田气,意气升降——气通任督,升降开合——行气通经,松松柔柔、进退相随。这是疗疾健身和功夫性锻炼的太极修炼基础功夫。

意气合力

养生太极拳,练拳、松、息、气合一意,逐渐练习练到周身的“意”力足,气力自生。气力用于内以运气血,是为阴阳自和之能力——疗疾健身的功力。气力用于外以运身手,是为拳势招式之劲力——技击应用的功力。

以上为太极内功的第一层(初级)功夫,疗疾健身、拳术功夫之基础。

太极修炼

功夫至此,则可更上一层:炼神气——修太极。功法有:观心止念,敛神聚气,守中抱一,神气和合,太极运转……循序渐进,逐级升登,以证太极大道。

总结:总的来说,养生太极拳还是太极拳的一种是,虽然方式不同,但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修炼。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