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家长过度保护会扼杀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2020-12-19 分类:生活

TIPS:本文共有 27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小编向大家介绍下家长过度保护会扼杀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由于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容易操之过急,或过度保护,或越俎代庖地帮孩子计划好一切,从而引发了很多社会交往问题。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最希望孩子获得的能力里,超过七成的家长选择了自信和沟通能力。这两者都是有利于孩子终身学习的社会能力。但是在现实环境中,由于受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影响下,许多家长仍按照自己的理念为孩子创设出自己心中的成长模式,殊不知却违背了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从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儿童心理和社会交往的问题。

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切忌操之过急,既不要过度保护,也不要越俎代庖地帮孩子计划好一切。

先在家中学着开口

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不该只局限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才是更广阔的空间。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自我表达,“每个幼儿一开始都是只敢在最熟悉的人面前开口,比如爸爸妈妈等。”她建议,可以选择熟悉的场地,让孩子开口,比如,先在家里人面前表现自己,说段小故事或唱支歌;渐渐的,当家里来客人时,可以让孩子尝试为大家表演,之后可以带孩子到小区或朋友家中,与陌生人交谈。“从熟悉到陌生,肯定会有一个害怕的过程。”

幼儿的情感框架就是在与父母交流和共处中搭建起来了,会影响他未来的与人交往能力。“但有些父母太过依赖早教等社会培训机构,有时候因为工作太忙,甚至把孩子‘外包’给这些机构。当亲子相处时间越少,孩子没有办法得到幸福感时,他就极有可能不愿说话或变得性格内向。”

千万不要过度保护

在幼儿园里,小朋友间时常会因为玩具或事物产生冲突,甚至吵架、打闹。孩子吵架,吵过就忘,但部分家长却颇为“记仇”。“有的家长会说出‘不要再和他玩’或‘他欺负你,他是坏人’之类的评价。殊不知,家长这样做不仅是过度保护,并且人为地给孩子留下印象,把人简单地分成了‘好人’和‘坏人’。”

其实,吵闹是孩子交往的一种方式,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家长不该简单地充当法官,而是了解事情前因后果以及孩子内心想法,帮助他分析和解决问题。”

抢玩具也是一种交往行为

不少家长害怕孩子间产生冲突,一遇上孩子分配玩具不均的事件,往往息事宁人地说:“不要抢,我再给你买一件。”李凌说,家长千万别做“和事佬”,其实这样是扼杀了孩子与人交往的一次机会。“孩子或许就在争抢玩具的过程中,领悟到怎么才能与人沟通,并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怎样让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

家长要尽力给宝宝创造一个与他人沟通和分享的环境,帮助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朋友,并且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

如何克服孩子对外的胆怯性格?

要使孩子克服在外面胆怯的最好方法是让孩子不断有机会接触人和事物;让孩子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具体来说,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宝宝的交往能力应从小就开始培养,不可等到孩子去了幼儿园在开始锻炼,因为这样也许就会导致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或出现社交障碍。那么,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时,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呢?

家长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正确方法

当宝宝能走路时,要给他创造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可以每星期带他去几次商店,有可能的话,每天都可以带他到有孩子玩的地方去。宝宝虽不能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他却愿意看着,他可能会站在很近的地方盯着看,或很严肃地把手里的东西递给别人,然后又拿回来。到2-3岁时,宝宝就会同别的孩子一起玩得很开心。

帮助孩子结交玩伴,鼓励他们交往,并给予他自由选择玩伴的权力。父母可以经常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一起游戏、听故事、唱歌、跳舞、画画、逐步培养宝宝与同伴交往的习惯。即使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闹纠纷,家长也不要强把孩子拽回家,更不要骂孩子“草包”、“笨蛋”。最好的方法是从中调停,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矛盾,友好相处。

孩子最初的交往会出现一些不友好的态度,如说,“不要你到我家里来”,或双手将小朋友推出去,或者抢夺别人手中的玩具,或一大堆玩具自己一个人霸占,不愿分给别人。这些不良态度,有的是受成人影响的结果。如成人间不礼貌的训斥、吵架就会传染孩子。有时,成人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哈!咱孩子会打人呢!好!打得好!”,“我不喜欢你,我喜欢小妹妹”,“别哭,他打了你吗?好!我马上去打他”,“快收起来,隔壁小弟弟要来抢你的了!”这些做法只会引发孩子的嫉妒、自私自利、贪心心理。成人应从正面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谦让、容忍、礼貌等行为,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家长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时要注意以下3点错误的做法哦。

家长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错误做法

只在幼儿园里学开口。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不该只局限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才是更广阔的空间。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自我表达,每个幼儿一开始都是只敢在最熟悉的人面前开口,比如爸爸妈妈等,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熟悉的场地,让孩子开口。

比如,先在家里人面前表现自己,说段小故事或唱支歌;渐渐的,当家里来客人时,可以让孩子尝试为大家表演,之后可以带孩子到小区或朋友家中,与陌生人交谈。

幼儿的情感框架就是在与父母交流和共处中搭建起来了,会影响他未来的与人交往能力。“但有些父母太过依赖早教等社会培训机构,有时候因为工作太忙,甚至把孩子‘外包’给这些机构。当亲子相处时间越少,孩子没有办法得到幸福感时,他就极有可能不愿说话或变得性格内向。”

过度保护宝宝。在幼儿园里,小朋友间时常会因为玩具或事物产生冲突,甚至吵架、打闹。孩子吵架,吵过就忘,但部分家长却颇为“记仇”。有的家长会说出‘不要再和他玩’或‘他欺负你,他是坏人’之类的评价。殊不知,家长这样做不仅是过度保护,并且人为地给孩子留下印象,把人简单地分成了‘好人’和‘坏人’。

其实,吵闹是孩子交往的一种方式,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家长不该简单地充当法官,而是了解事情前因后果以及孩子内心想法,帮助他分析和解决问题。

抢玩具也是一种交往行为。不少家长害怕孩子间产生冲突,一遇上孩子分配玩具不均的事件,往往息事宁人地说:“不要抢,我再给你买一件。”家长千万别做“和事佬”,其实这样是扼杀了孩子与人交往的一次机会。孩子或许就在争抢玩具的过程中,领悟到怎么才能与人沟通,并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通过上文的介绍,不难发现培养孩子交往能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哦。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家长过度保护会扼杀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