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孩子不听话常见原因和解决方法

2023-01-27 00:26:20
相关推荐

很多父母们不重视早教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啊~社会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要从小抓起的,小编下面分享必读:孩子不听话的原因,赶紧了解了解吧!

孩子自我规范的发展与认知意识的发展是同步的。孩子不断从父母那里吸收信息,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他们处理、储存这些信息,并付诸行动来体现对信息的理解,渐渐的孩子不需要每次由家长提醒来遵守规则,而学会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外部的控制就转变为内化的控制。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刚开始,孩子一次只能领会一种情形。比如,1岁的宝宝知道妈妈在场的时候电源插孔不能戳,但妈妈不在时他就不能控制自己了。或者他能控制自己不碰电源插座,但他把手指头伸进其他危险的地方。一岁半到2岁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行为和家长的要求结合起来。但这一阶段的孩子沉浸在运动的愉悦之中,很难做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孩子的记忆力有限,他们无法回忆起父母曾经讲过的规则来抗拒行动的快乐。

到2岁时,孩子能明白穿衣、吃饭、玩耍的规则,尽管他们不一定每次都能遵守。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更稳定地建立,孩子表现出更强的服从要求的能力,能够停止或延迟一些行动。他们开始能够在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根据要求行事。孩子已经能够记住事情发生的顺序,他们不用看着妈妈就能回想起妈妈的评语。但2~3岁的孩子还不可能很好地做到等待和延迟行动,而且不能灵活掌握规则。强大的诱惑仍能轻而易举地让孩子犯规。比如,心爱的球滚到马路中央,孩子会毫不犹豫地跟着去追。

随着孩子服从要求的能力的提高,他们不服从要求的本领也加强了。小一点的学步儿比较单纯地用逃避来拒绝家长的要求,大些的孩子就会用语言表示不情意,他们会用一连串的“不”来抗拒家长的要求。比如,两岁半的孩子坐在浴缸里叫:“宝宝不起来,宝宝不起来,宝宝不起来!”以此拒绝从水里出来。这个阶段的孩子最爱说的话就是“不”,他们的意愿强烈,希望心想事成。他们在试探自己控制事物的能力,因而时常会与家长有些较量。到3岁时,孩子的自我规范才真正发展起来。比如,宝宝能自觉地从电源旁走开,并很小心地不轻易乱碰类似的危险物品。孩子的冲动行为比以前减少了。语言和注意力的发展对孩子自我规范的提高,很有影响。孩子经常靠自言自语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如,孩子进屋边脱鞋边对自己说:“我要把鞋脱了。”而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增长和有效集中注意力的能方的提高,帮助孩子更注意听取并能更好地理解家长的要求。当然,个体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有的孩子缺乏控制,行为自发性强、易冲动、情绪表现明显、不服从、好冒险。还有些孩子则显得控制过度,非常顺从、压抑、情绪表现含蓄、兴趣狭窄。大部分孩子乖顺且适应性强,他们能在必要时控制自己,在适当的时候或场合无拘无束地活动和表露感情。这些差异与孩子自身的天性和家长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到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将家庭的和社会的规范内化到自己的思维系统中。孩子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和信仰,并会为行为是否符合标准感到愉快、内疚或不安。孩子的自信与他们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和消极情感的能力密切相关。当孩子违反了规则,他们会感到羞愧;当孩子根据要求控制了自己的行为,孩子就会特别自豪。孩子的道德发展状况影响孩子自我规范的进步。七八岁的孩子约束自己是为了避免惩罚或争取奖励。10岁左右的孩子重视权威(如父母、老师)或法律所设的规范。孩子根据违反规则的后果和规则的重要程度,表现出对规则的服从程度。这个阶段很少有孩子能够根据内心的道德准则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多半还需要依赖外部力量的作用。

青少年阶段,绝大部分孩子仍然需要外界的干预和辅助实现自我规范。但这个阶段的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规则的意义,更注重服从规则的内部原因。比如,孩子按规定打扫房间,因为他发现物品收放整齐后,查找起来方便;孩子不再赖着不上床睡觉,因为他知道早点睡,第二天精神更好。青少年阶段可能出现冲动行为增多的现象,而且再懂事、负责的孩子也会偶尔出现冲动行为。这有可能是青春期的孩子在试探限度、拓展经历或是想引起他人注意的表现。

可见,不论是学步儿还是青少年,都会受内心欲望和冲动的驱使,智力发展和社会经验方面的欠缺使孩子不能一下子掌握根据规范控制行为的本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在不断提高,但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有效控制冲动、约束行为,成长为自制、自信、成熟的人。

孩子不听话 父母应该怎么做?

八招应对孩子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要怎么教育

专家解密宝宝19不听话行为

孩子不听话,四大原则来应对

家长的问题:我们孩子的耳朵越来越“不灵”了,叫他做事情总要叫上好几遍才有反应,吃饭、睡觉总是拖拖拉拉的,搞得我很恼火。该怎样治治这个“不听话”的毛病?

孩子“不听话”,原因有三:

1.没听到;

2.专注于自己的事,“听而不闻”;

3.不愿意执行“命令”,故意装作没听到。

可以试试以下招数:

1.改变说话时的姿势和距离。尽可能地靠近孩子,叫他的名字并保持目光接触。

2.调整说话的语气。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下达简单而又明确的命令。

3.给予一定的缓冲时间,比如“你再玩5分钟就要收起来了”,让孩子心里有准备。

4.必要时用某种方法来支持您的命令。比如孩子拖延执行命令时给予一定的“惩罚”,或取消某种权利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很不听话,而且逆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应该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择场地申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望而生畏。还有的家长则受孩子的左右,孩子说什么是什么,孩子要求什么做什么,以求得孩子听从自己。更有的甚至为孩子护短,替孩子说谎,或是过分夸耀自己的孩子,这样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压抑,孩子一旦明白了,会对父母的纵容感到羞辱和愤怒。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

那么,家长如何做才算对孩子尊重与信任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做对了或做好了,要使他知道应该这样做,并且鼓励他做下去。表扬不要言过其实,尤其避免在众人面前做不适当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或做坏了一件事,要提出意见和批评,甚至严厉的批评,采取惩戒措施,使他吸取教训,但批评也要实事求是。

其次,当孩子遇到困难,包括学习知识,技能上的困难,处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和朋友之间的一些麻烦等,家长这个时候不要包办,更不要申斥他们为“笨蛋”。要关切地看一看,提示一下,帮一把,让他们感到自己能够做好而努力去做,并从完成任务中得到满足,从而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情绪不愉快,包括受了批评、委屈,或是受了小朋友的冷遇,自己心爱的玩具损坏了或是要做的事情总也做不好时,家长要给予安慰,鼓励或者指导。教孩子自己动手把玩具修理好,教他们谅解伙伴或主动与小朋友和好等。 孩子犯除了各种烦恼,就会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什么都愿意给父母讲,父母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心,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再次,要让孩子当父母的助手和参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做好了一定要谢谢他,即使做坏了也不要嫌他帮了倒忙,而要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好。

再稍大些,可以请他来出主意,如到哪儿参观,爷爷奶奶过生日买什么礼品;甚至家里什么东西摆在哪儿,等等。这样做会 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个大人,和父母一样拥有参预“家政”的资格,从而更加尊敬父母,并主动用“大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们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要放手让他自己去练,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使孩子从父母的信任中,提高责任感和自信心,增长才干。

只要家长不实行“专制”,让孩子觉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们就会喜欢这个家,喜欢父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切忌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人同此心,无可非议。但有的父母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能太高,更不应急于求成,而应该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孩子认真学习,逐渐提高,并要不断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9-10 02:50Black Devil 黑魔[重庆市网友]203.24.199.160
    完这篇文章我意识到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因为我在教育方式出了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及调整感谢作者分享这么有益信息。
    顶3踩0
  2. 2023-05-20 01:38angel-devil[山东省网友]203.10.84.183
    这篇文章真是太有帮助了深入剖析了孩子不听话原因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育儿知识。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