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感恩之心 书写答谢——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

2024-01-14 分类:推荐

引导语:这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的教学实录,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

一、导入

介绍龙口风景名胜,带领同学到一个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的地方。

二、释题

划分题目节奏 答/谢中书/书

介绍谢中书,点拨书,书信,“家书抵万金”

三、吟读:读准节奏

1. 齐读文章,点拨字音。

2. 文章写景主要围绕哪四个字?山川之美

3. 老师高声范读,同学们低声吟诵,出示停顿。

四、忆读:会补充

1.作者通过那些景物来描述山川之美?

2. 山川之美, 。高峰入云, 见底。

五、译读

翻译文章,大家都有哪些好的方法?

学生总结:(1)一一对应;(2)组词法;(3)补充法

有疑问的同学,请举手。

点拨语句:未复有能与其乐者

六、品读:悟情思

A 哈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乐者

B 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乐者

补充故事:邀请陶弘景出山做宰相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莫笑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

老师点拨分析:两种情感,一种是自我豁达,不慕荣利;一种是知音难觅。

要求:每处景物就是一个景点。请任选一幅画面,用最丰富的想象、最生动的修辞,为她写一段导游词。

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导游词:

点拨:山水相映+色彩斑斓+晨昏变化+动静相衬

七、仿写:家乡美

《答陶弘景书》

龙口之美……

引导语:这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的教学实录,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

一、导入

介绍龙口风景名胜,带领同学到一个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的地方。

二、释题

划分题目节奏 答/谢中书/书

介绍谢中书,点拨书,书信,“家书抵万金”

三、吟读:读准节奏

1. 齐读文章,点拨字音。

2. 文章写景主要围绕哪四个字?山川之美

3. 老师高声范读,同学们低声吟诵,出示停顿。

四、忆读:会补充

1.作者通过那些景物来描述山川之美?

2. 山川之美, 。高峰入云, 见底。

五、译读

翻译文章,大家都有哪些好的方法?

学生总结:(1)一一对应;(2)组词法;(3)补充法

有疑问的同学,请举手。

点拨语句:未复有能与其乐者

六、品读:悟情思

A 哈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乐者

B 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乐者

补充故事:邀请陶弘景出山做宰相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莫笑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

老师点拨分析:两种情感,一种是自我豁达,不慕荣利;一种是知音难觅。

要求:每处景物就是一个景点。请任选一幅画面,用最丰富的想象、最生动的修辞,为她写一段导游词。

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导游词:

点拨:山水相映+色彩斑斓+晨昏变化+动静相衬

七、仿写:家乡美

《答陶弘景书》

龙口之美……

[知识拓展]

答谢中书书

朝代:南北朝

作者: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鉴赏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阅读全文,则朗朗爽口,美文丽句脱口而出,顿时吐气如兰。“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归纳之句又回首返顾,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就是最后简短的议论,也是言简意赅,切中文义。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小标题:六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6)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1-14 16:56吴锦雄[吉林省网友]203.90.0.24
    这本实录的教学方法很新颖,很有启发性,我计划将其中的一些思路应用到我的教学中去。感恩!
    顶5踩0
  2. 2024-01-14 16:49历山学院明德国学会[云南省网友]203.9.158.145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本实录的教学价值,非常感谢作者的分享。
    顶10踩0
  3. 2024-01-14 16:41、7up[宁夏网友]203.30.251.40
    @gsg这本实录真是太实用了,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料,能够更好地辅导孩子学习。
    顶0踩0
  4. 2024-01-14 16:34gsg[内蒙古网友]116.58.222.211
    @半山痴人℃笨小孩看完实录,我感觉自己对语文理解更深了,也更有动力去读好书。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分享。
    顶35踩0
  5. 2024-01-14 16:26半山痴人℃笨小孩[北京市网友]203.88.53.217
    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这本实录很好地指导了学生如何学习和理解课文。
    顶0踩0
  6. 2024-01-14 16:19Neverending、祭[河北省网友]202.142.27.81
    非常感谢分享这本六年级语文教材的实录,对我们这些网友来说真是太有帮助了!
    顶6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