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千古平江:向西流的历史传奇

2024-01-23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0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林银秋

这是一条神奇的江!

百川东到海,几见水西流?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古人认为天下无水不朝东。唯有一条泗水例外,西流三百里。古人简陋,泗水岂是唯一?类似泗水向西流的还不少,比如湖南的平江。平江既是地名,也是江名。

平江脉脉西流,听不到喧哗,更不会咆哮,自远古到今天,再通向未来。

平江古属三苗国,秦属罗县,东汉末年设县,后唐定名平江。春秋时,平江属楚附庸罗子国。在平江和浏阳交界的连云山脉福寿山,有一座山峰叫做吴楚山,相传就是春秋时候吴越和楚国的分界线。秦朝时期,置罗子国为罗县。汉末时期将罗县东部划为汉昌县,三国时又改名吴昌县。在平江城关附近有一座鲁肃山,鲁肃曾经来到平江视察军事和防务。公元706年,析湘阴县东境置昌江县;公元9,为避庄宗祖父李国昌讳,因县治周围地势平坦,江水至此平静无波,改称平江县。

现在,请您随我从平江的源头开始,顺江而西去探寻一番平江。

平江发源于江西修水,自东向西全长300余里。水入平江,入口即是龙门。相传宋代时,此地有一个叫张彷的,他在朝为官,功勋卓著,因此皇上凤阙降书,封张彷故里为“龙门”。

龙门位于平江的东部偏北。龙门不负其雅号,鲤鱼跃龙门,在这里,即便泥鳅也便不由自主要变成龙。小小龙门镇,聚集了平江的大部分姓氏,平江不少姓氏的第一祠堂都在这里。这里,有“一井三将军”的美传;这里,有中国第一台收音机制造者吴维岳;这里,彭德怀平江起义后在此休整,有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面旗帜。

说起平江,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是红色文化。一场宏伟壮观的交响曲,龙门仅仅是一个短短的序曲。一般人将湖南平江、湖北红安、江西兴国三县并列为中国三大将军县。平江将军之多,首先在清朝,自鸦片战争至清帝退位,平江据说走出了200多位将军。一百年的时间,将军共计400多位。

平江的烈士,从人口比例上也居全国之最。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从公元1840年起,在历次斗争中,平江牺牲了数十万优秀儿女。自1927到1949年,平江共计20余万烈士。

时光流逝,曾经用鲜血染得殷红的平江,默默西流。

江水依然默默流淌,现在快到献钟了。

河岸边有一座白马庙。佛教自东汉平帝左右传入中土,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就是洛阳的白马庙,为纪念白马驮经东来,之后各地仿效建造。平江接受佛教文化很早,东山寺建于唐朝,距今1000余年了。平江的城隍、道观、土地庙、寺庙,八成以上最早建于宋朝。

献钟很早就有船家,长寿等周边地区的竹木、土特产,可以顺江西下,远至洞庭湖、岳阳城陵矶,甚至汉口。我有两个表叔,一个名“洞庭”,一个名“浅溪”。船家的儿子,船到哪里出生,就以出生地取名。

现在,我们思绪的小船到三市镇了。

三市镇是平江犹太人后裔的聚居地。据说,从宋朝时,一些以色列人开始定居中国,散居各地。其中有的自洞庭湖溯汨罗江而东,挑选了平江的一个好地方——三眼桥住下了。以色列人在中国改姓“艾”,生活在平江的艾姓以三眼桥为主。三眼桥是平江最好的地段之一,明清时就是物资集散地,水陆运输都极为发达,曾被老百姓称做“小南京”。丰富的物流带来了文化流、信息流、财富流。所以三眼桥人就是平江的犹太人!他们智商高、敢拼搏、有见识。三眼桥也是平江人才辈出的地方,这里的老百姓喜欢用一个地方泥土的厚薄来形容一个地方,说到三眼桥,老百姓会说:“那里泥土厚啊!”

这是一方山清水秀的生态净土,连云峭拔于南,汨水蜿蜒西流,万亩连片茶园青翠欲滴,境内的千年古樟被誉为“中华一绝”;这是一块神奇壮美的红色热土,境内的红花尖曾是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驻地,先后走出上多名中少将军;这里更是一片生机蓬勃的创业沃土,活跃着1000多位民营企业家。中国远征军里有一位余韶将军,曾带着部队胜利翻越野人山,就是这里的人,海内知名美术家周令钊也是这里的人。

现在,我们继续漂流,进入三阳。快看!那里正有一场丧仪。

平江的丧仪,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集于一处的微塑风景。三教儒在先,首先遵礼成服。按照《礼记》,依五服亲疏而分披麻戴孝的档次,平江人善于改动。《礼记》规定父亲死了孝子拄桐树,母亲死了拄竹子,男桐女竹,分别谐音“痛”和“蹙”。但平江人颠倒过来了。问主事者这是为何?回答道:父之节在外,母之节在内,男竹女桐。进一步解释:父之节在外,如果男人有了私生子,就成别人家姓氏了;反之,女人即便生了别人的孩子,还不是随丈夫姓?可见,封建礼教那一套,在平江人这里是可以变通的,平江人开放得很呢。

接下来佛教登场、和尚念经。不过,平江丧礼上很少有真和尚,一般是农民临时扮演。所念的经也是经过了大量改造。比如为了纪念母亲怀孕之艰难要念《血盆经》,其实这些经很可能是历史上某平江人伪撰,托名佛经。《玉皇诰》却又明明是道教经典。平江人才不管佛还是道,能实用就行。不,不,连实用也不追究,他们图个热闹就行了。

同时进行的还有水陆道场。道士也是农民临时扮演的,不过要拜师的。学道士是学习古老的音乐节拍“公尺”谱,另外就是必须掌握一种乐器——钹。至于唱词,既可以按师傅密不外传的秘籍,也可以随机自编。还要请篾匠用纸张扎出大量生活用品,金山、银山、摇钱树,外加豪车豪宅。

平江人天性豁达,对生死看得很淡。死了人就是一场欢乐聚会。一个人作古了,亲朋好友从各地赶来凑一起乐乐。同时,很多亲族友邻乡党的矛盾也趁机化解。

最后又回到儒教的“行礼”。这时需要一些“礼生”出场。“礼生”其实是最古老的称呼,孔子时候改叫“儒生”。丧仪上用儒生,闽浙赣不少地方也有,但平江仪式最完备,且有很多规矩,根据上祭人和亡人的关系亲疏,左昭右穆,依次上祭。

最值得一说的是绕棺礼,这可能是保留楚风楚韵最好的一个仪式。礼生在内的一群人,绕着棺材唱《归山好》《文公赞》《蓼莪诗》《四季歌》等。声音悠长、苍凉,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它跟蒙古长调比,更具江南山水的灵秀;跟陕西秦腔比,更舒缓而柔和;跟青海花儿比,更具文辞的华丽。生命如花之易凋,一切都是因缘,缘散则空空如也,何苦那样执着?平江丧仪上的绕棺礼,饱涵了对生者的劝诫和勖勉,哀而不伤、悲而不寂。

在平江城关附近,江流又接纳了钟洞等地的流水,逐渐宽阔,缓缓向瓮江、浯口、时丰一路西去,最终经伍公市出县境,仍然静流无声。

据民间传说,朱元璋曾经“血洗平江,兼洗浏阳”。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长江中下游争夺,洞庭湖流域的平江想来会卷入。朱元璋嗜杀成性,平江经元末战争,人口所剩不多,应是事实。平江目前主要姓氏,大都从广东、福建、江西三省而来,今天的平江人很少是原住民。

各省迁入平江的人都没有保留多少原迁出地的文化风俗,却保留了一些原住民的楚风楚韵。平江的丧葬、嫁娶、择风水、盖房子等等,特别是语言,明显跟迁出地不同。我曾旅访闽粤赣不少县,发现仅福建长汀和广东梅州的文化习俗,可以在平江找到影子。

平江的风俗应该是平江原住民、闽粤赣山区(非沿海)迁入民、客家人三者风俗结合的产物。闽粤赣山区保存了秦、晋、唐、宋大量古文化,融入平江后进一步固化。平江话属于南昌方言系列,封闭的地理环境将这种语言固化,成为古汉语言化石。

快到伍公市了!这里民风彪悍,拳师辈出,是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平江不肖生就是这里人!伍市镇白杨村有支九龙舞,流传千年,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名扬中外。

自东而西,一路行来,这条江已流淌了太久,也积攒了太多,她即将以独特的声势汇入洞庭,再汇入滚滚东去的长江!

(注: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何梦君]

小标题:千古平江向西流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千古平江:向西流的历史传奇,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6)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1-23 20:42红尘烟雨醉相思[澳门网友]103.238.177.6
    感谢历史,让我们能够在现代感受到这份美妙。
    顶7踩0
  2. 2024-01-23 20:36有你,很幸福[海南省网友]103.240.87.125
    @青春就是要大乱不愧是历史传奇,能够留下如此深远的印记。
    顶16踩0
  3. 2024-01-23 20:29青春就是要大乱[湖北省网友]202.14.149.149
    向西流的江水仿佛带着无数故事,让人百看不厌。
    顶7踩0
  4. 2024-01-23 20:23兴凯湖[上海市网友]103.48.93.126
    想象着当年的场景,觉得心旷神怡。
    顶9踩0
  5. 2024-01-23 20:16莺泠泠[澳门网友]203.34.242.153
    历史的足迹点缀着这片江水,让人心生敬畏。
    顶8踩0
  6. 2024-01-23 20:10蓓忆[重庆市网友]103.43.186.160
    这个地方一定充满了古老的魅力,想要亲自去感受一下!
    顶1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