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岩茶传统制作:制茶大师的牛栏坑和慧苑坑主分享经验

2024-02-15 分类:热点

TIPS:本文共有 33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岩茶,又称岩茶或者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茶叶。岩茶的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传承千年,呈现出独特的制茶工艺与风味。作为岩茶制作领域的佼佼者,牛栏坑和慧苑坑的制茶大师们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岩茶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牛栏坑和慧苑坑坑主更是各自有着丰富的制茶经验,他们的话语代表着对于岩茶的热爱与坚持。对于岩茶的传统和未来,这些制茶大师和坑主们都有着许多话要说,值得倾听。在他们的眼中,岩茶的传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对于历史文化的敬畏与传承。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近些年,武夷岩茶是愈发风生水起。

日渐走出武夷山的丹山碧水,走进大江南北各路茶客的茶桌了。

从前是一张桌子一把茶壶泡普洱的习俗,现如今也被岩茶攻占了。

从脍炙人口的大红袍,到现下当红的“一哥”肉桂,以及“岩茶长青树”水仙,武夷山的岩茶们,以细水长流的姿态,蚕食着茶圈的小半壁江山。

武夷岩茶的工艺也为了适应广大新茶客的口感需求进行着悄悄的,缓慢的调整和改良。

比如火工,比如发酵程度。

轻火和中轻火岩茶的出现,便是极好的例子。

然,当这些基于传统工艺的改良版岩茶,如同当年的清香型铁观音一般,以清新明快的风格潜入新茶友的心头时,关于岩茶的复杂工艺,关于岩茶的品鉴和审评方法,以及岩茶的冲泡,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一方面,“不苦不涩不是茶”的言论,让许多滋味浓烈而厚重苦涩的岩茶,寻找到了存在的适当性和可能性。

另一方面,“活甘清香”的岩茶评判标准,又让武夷岩茶中的火,涩,重,成为了拉低茶品档次的元素。

那么,武夷岩茶的传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武夷岩茶的创新之路,又该如何挥鞭东进呢?

这一次的武夷山之行,村姑陈寻觅到了岩茶大师和牛栏坑、慧苑坑的两位坑主,寄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相应的答案。

《2》

关于岩茶的口味,真的是“不苦不涩不是茶”吗?

N年前,村姑陈和李麻花第一次开车去武夷山的时候,和朋友一起,拜访过一位武夷山有名的泡茶大师。

是的,是泡茶大师,不是制茶大师。

我们在她的会所等待了足足三小时,才等到她从机场赶回来。那天晚上,在她的会所里,我们喝到了泡茶大师亲手泡的、她家茶园子里自制的小品种岩茶,那滋味,有点小苦,有点微涩。

跟我们想象当中的“师”级岩茶,不太一样。

初生牛犊的李麻花问,您这个茶有点微涩,还化不开,听说好岩茶是要香清甘活的。

大师面上有点挂不住,兴许是捧场的人见多了,没见过这么不会说话的小姑娘。

于是,她横了一眼李麻花,直接怼过来,说:“你没听过一句话,叫不苦不涩不是茶吗?武夷岩茶就是要带苦涩味的。真正的好茶,你们这些屌丝们哪里喝得起?”

呃,“屌丝 ”二字一出口,现场原来有点小小的讨论声,也一下子全安静下来了。

大家都有点尴尬。

李麻花也不是好惹的,直接怼回去,说:“在广大的互联网市场上,正是我们这些屌丝们,消费着大量的茶叶,你要想走电商路线,就分分钟离不开我们这些“屌丝”!

那一次,我没有拉住李麻花,并且为她的还击,在心里点了个大大的赞!

带我们来的朋友一看要僵,立即打圆场,捧起泡茶大师来,牵头问她给大领导们泡茶的故事,大师一兴奋,就把这而给揭过了。

过了两巡,我举起标子来,掩饰性地喝了一口,说,您刚下飞机,听嗓子比较累,我们就不打扰了。

说着拉起李麻花,跟另外一位朋友打了招呼,就撤了。

这一次,虽然没有得出什么有用和信息,但这位泡茶大师言之凿凿地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却深深地印入了我们的记忆里。

以至于在后来的无数次喝岩茶,喝到好工艺的正岩茶,不苦不涩的那种茶汤时,我屡屡疑惑,这茶不苦不涩,它是不是好茶呢?

带着这个多年未解的疑惑,这一次,我大胆地询问了这位颇有声望的制茶大师。

《3》

制茶大师显然是此中高手。

制茶多年,喝茶多年,种茶多年,他自有他的一套独特理解。

对于岩茶的苦涩味,他是这样分说的:

有苦涩味的岩茶,工艺上需要调整的空间还很大。

说这话的时候,村姑陈和李麻花已经喝掉了三泡他手制的岩茶,无一例外,都是香清甘活的,香香的汤,滑滑的汤,竟然颇有福鼎白茶方大师的风骨。

岩茶大师告诉我们,武夷岩茶的工艺复杂,地理条件又特殊,制茶季经常遇到潮湿闷热的天气。

故而,制茶时,做青很重要。

萎凋,摇青,都是为了走水,让水分更好的离开茶叶细胞,让水分带走多余的那些物质,把大量应该留下来的物质,尽最大的可能完整地保留在叶细胞里。

走水走透了,茶青做成成品茶之后,才不会苦涩。

那些泡出来就苦涩味重的岩茶,大多数是走水环节没有走好,没有走透的。

反复咀嚼着制茶大师关于苦涩味和走水关系的解释,村姑陈又想到了牛栏坑的坑主。

前一天,在去牛栏坑之前,他刚刚跟我解释过茶叶的走水。

这个学理工科的男生,用他的专业知识在解释岩茶走水的重要性:

茶青在失水时、水分在离开时,才会把多余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呈苦涩味的物质带走,而把呈鲜爽味的茶氨酸、呈胶质的物质大量留下来,的,尽可能完整不受破坏地留存下来。

这样的岩茶,喝起来才会香,汤感才会清,汤水有鲜味,内质有稠度。

这才是好岩茶。

《4》

那么,为什么市售的很多岩茶,都不同程度地拥有苦涩味呢?

大师解释说,现在有一些岩茶制茶师,不太讲究摇青间通透性。

以前是竹蔑晾青,人工摇青。现在是机器做青,滚筒摇青。

以前的摇青间,很大,很通透,空气流通性好,青叶中的水分走得快,走得均匀,走得顺畅。

而现在,是机器摇青,大量茶厂的摇青间很小,很窄,像个包厢。

这样的摇青空间,不够大,不够通透,空气不够流通,青叶走水就走得相对慢一些。

走水走慢了,茶做出来就容易苦涩。

对于走水的方式,慧苑坑的坑主也说过:

从前,他们都是住在山里,就是住在景区里,房前屋后都是茶园。

他闭着眼睛,都知道从慧苑寺出来,走几步有个坑,走几步有台阶,走多久有溪水。

那时候采下来的茶青,可以马上送到厂里萎凋,马上开始走水,不会堆积,不会延时。

而现在,茶厂都搬出景区了,茶农们都在外面有了自己的厂,茶青从采下来到来到茶厂,这当中的时间间隔就长了,自然就没有拥有及时萎凋的条件,那苦涩的机率,就比以前高了。

《5》

关于大师提到的萎凋场地要大,摇青间要通透的问题,牛栏坑的坑主也有同感。

他说,以前家里有院子,可以晾青。

现在都搬出来了,没有什么场地了,就那几个坝子,谁家有青谁家就去晾,轮班。

这无形当中制约了茶青的及时摊晾和薄摊薄晾,制约了茶青的顺畅走水。

而且,现在岩茶的产量比以前大了。

以前产量略小,在自己家里就可以晾,还可以搭上枝架,离地70用竹筛摊晾。

而现在,大家都同时采,采下来的量也大多了,急的时候,有的人就随便找个地方晾青,有时候就直接摊在地上垫块布晾着。

离地70公分摊晾,茶青上面和下面都是通风的,可以上下两面同时走水。而摊地上的话,地面不通风,只有上面与空气接触的茶青可以走水,底下就闷着,这也会导致茶青走水不透,生出苦涩味。

牛栏坑坑主还爆料说,为什么牛栏坑的茶现在是正岩里名气最大的,茶的品质是正岩里最好的,这跟牛栏坑的地理位置有关系。

从前大家都住山里的时候,茶青可以马上采下来马上摊。

现在搬出去了,就要看各自山场距离村子的远近距离了。

离得近的,采摘和摊晾之间的时间可以一缩短很多,而离得远的,茶青下山就要很长一段路程,这个时间,可真是浪费。

而在三坑两涧的各个知名山场里,牛栏坑是离天心村最近的,在摊晾的及时性上,因为这个距离上的距离,它更见优势。

所以,牛栏坑肉桂,为什么笑傲岩茶之林,也自是有它过人的地方。

《6》

不苦不涩不是茶,对,也不全对。

苦涩味,是茶叶自带的,是茶青细胞中与生俱来的物质。

但如何在制作时,去掉它们,让这些影响口感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挥发蒸发到空气中,不再出现在未来的茶汤里,是每一个茶人,首要应该考虑的问题。

工艺,便是在这些地方体现的。

细节,才决定成败。

一个制茶师,第一个要考虑的,反倒不是销量,而应该是茶青的走水,茶叶的物质哪些该去,哪些该留,只有弄明白了这个关窍,才会制作出岩骨花香的,活甘清香的好岩茶。

这样的岩茶,还愁卖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岩茶传统制作:制茶大师的牛栏坑和慧苑坑主分享经验,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15 08:16醉雨梦江南[福建省网友]43.243.13.41
    能够听到制茶大师的分享经验真是太棒了,期待着从中了解到更多制茶的精妙之处。
    顶5踩0
  2. 2024-02-15 08:09笑悠哈[安徽省网友]116.78.19.54
    制茶大师的分享一定会让人对岩茶的制作过程有更深的理解,期待着这次的经验交流!
    顶1踩0
  3. 2024-02-15 08:02&給鳪唭承喏&[北京市网友]124.6.116.195
    牛栏坑和慧苑坑的制茶传统一定非常有特色,希望能够了解到更多细节。
    顶0踩0
  4. 2024-02-15 07:54甘贝[火星网友]1.0.3.2
    @天际孤星很期待听到制茶大师的分享,对于传统制作过程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顶8踩0
  5. 2024-02-15 07:47天际孤星[国外网友]202.14.227.90
    制茶大师的经验分享太棒了,看了之后更加喜爱岩茶的传统制作方式!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