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上海2030:规划健康未来

2024-02-16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05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2 分钟。

上海举行了以“健康上海2030”为主题的规划纲要发布会,旨在探讨未来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本次发布会由上海市政府主办,涵盖了医疗卫生、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多个领域。会上,相关专家解读了规划纲要的关键内容,强调了健康与城市发展的紧密联系,并对2030年的健康目标进行了详细阐述。与会者包括了政府官员、学者、医疗机构代表等,共同探讨了如何实现“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举措。这一发布会为上海未来健康发展的规划方向指明了清晰的路径,也为全球其他城市的类似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原标题:9月27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健康上海2030 规划纲要主要内容

9月27日,上海市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副市长翁铁慧介绍了新出台的《 健康上海2030 规划纲要》相关情况,并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郑树忠、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李崟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10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健康领域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为未来十多年全国健康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上海于去年8月启动 健康上海2030 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规划纲要已于日前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即将于近期公布。

健康上海2030 规划纲要由序言、总体战略、战略举措、保障和支撑措施等四方面内容构成。其中,在总体战略部分,明确了规划纲要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体现了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的战略主题。在战略举措部分,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个方面,明确了规划纲要实施的主要举措。在保障和支撑措施部分,从深化改革、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法治建设、组织实施等六个方面,明确了规划纲要实施的支撑保障。

在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最突出的是理念的转变:围绕 健康 主题,更加重视 全面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关注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更加重视 参与 ,从 治病 转向 防病 ,鼓励市民共建共享;更加重视 公平 ,关注全人群、全周期健康,提升服务质量与保障水平。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划纲要突出了以下要点:

一、突出健康融入万策,把人民健康放到优先发展位置。

规划纲要在健康上海建设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到,城市公共政策充分体现健康理念,健康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建立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市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到2030年,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实现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总体战略目标要求,规划纲要对标全球城市,从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和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等五方面,提出了23项建设指标。其中,主要健康指标 人均预期寿命 要保持发达国家水平。(,上海 人均预期寿命 为82.75岁。日本、瑞典分别为83.7、83.4岁,排名当年世界第一、第二;,上海 人均预期寿命 为83.18岁,日本为84岁。)同时,还特别增加了 健康预期寿命 (到 70岁;到2030年 72岁)、 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 (到, 30%;到2030年 40%)等市民关注、体现健康水准的10个指标。

为保证目标实现,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康上海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健康上海建设的全局性工作,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将规划纲要的各项任务,在市级层面作了分解,把责任落实到各个相关部门。同时,建立和完善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机制,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估机制。

二、提出营造健康文化,倡导市民共建共享健康生活方式。

影响健康因素中,生活和行为方式占比60%。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必须把普及健康生活作为建设健康上海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举措。规划纲要从加强健康教育、塑造健康行为、建设健康文化、提高身体素质等四方面,大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归纳起来有 三个注重 :

一是注重优化健康教育策略,提高市民健康素养。坚持需求导向和品牌导向,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注重健康素养从小抓起,把学校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到2030年,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人数达到120万。

二是注重潜移默化和共治,塑造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文化建设,发挥政府在健康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市民对个人健康的责任,鼓励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健康促进工作,引导群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是注重体育生活化,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进一步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不断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充分利用沿江、公园、林带、绿地、屋顶等空间,与教育、卫生、文化等功能设施相融合,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市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自行车健身绿道等场地设施,形成15分钟体育生活圈。到,建成区级体育中心23个,新建市民健身活动中心50个、市民多功能运动场150个、市民足球场100个、市民健身步道300公里。到2030年,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城乡居民体质达标率达96.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6%(评价标准是: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不低于30分钟、要达到中等运动强度)等目标。

三、转变健康服务策略,实现全人群、全周期健康管理。

按照 治未病、补短板 的要求,积极转变健康服务策略,优化健康服务。重点是 七个突出 :

一是突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加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健康服务,努力实现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指标保持发达国家水平,健康预期寿命超过72岁、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不低于40%等目标。

二是突出慢性病防控。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根据本市居民疾病负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治战略,到2030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

三是突出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形成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让家庭医生切实成为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的守门人。

四是突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是突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保障机制,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保待遇调整机制,丰富和拓展保障内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到2030年,要将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控制在20%。

六是突出中医药传承创新。弘扬海派中医药,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七是突出健康产业发展。支持推动现代医疗健康服务业向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集聚化发展,加强医疗与养老、旅游、互联网、体育和食品的融合创新,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和健身休闲运动等产业发展。

四、强化健康科技创新,突出创新对健康的支撑引领作用。

完善医学科技创新制度,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联合开展医学科技创新。整合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在重点领域率先建设医学协同创新集群。

此次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三级甲等医院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危重疑难病症诊疗中心和本市医疗技术创新、临床医学人才规范化培养的主要基地,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医疗中心。为落实规划纲要要求,下一步,将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与水平。今年1月,《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十三五 规划》编制工作启动,目前规划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近期即将发布。将通过实施 腾飞计划 、建设 五新 转化平台、推动重大疾病多中心临床研究、培养和引进一批国家级医学人才等举措,不断提高本市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力争到,基本建成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目标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定位相符合的临床重点专科学科群,争创2家以上国家医学中心、10家以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5个以上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不断巩固上海临床专科能力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其中,实施 腾飞计划 ,主要是遴选管理水平高、基础设施好、服务能力强、医疗技术先进的医院为骨干单位,构建本市临床重点专科 振龙头、强主体、展两翼 的发展格局:一是以国内优势专科为 龙头 ,将普外科、神经科、泌尿外科、骨科、内分泌科等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先专科,代表国内专科发展的最高水平,重大疾病诊疗水平和以疑难危重患者救治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以国内特色专科为 主体 ,巩固心脏病科、妇产科、眼科、肿瘤科、胸外科、呼吸内科等学科在国内专科发展的一流领先水平,掌握核心和关键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创新能力和学科发展在国内起到骨干作用、在国际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三是以重点亚专科和新兴、交叉专科为 两翼 , 一翼 以 专业品牌特色鲜明、技术精湛、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的亚专科为主体,推进脊柱外科、手外科、出生缺陷、器官移植、心肌梗死、女性肿瘤等亚专科建设; 一翼 以 医理、医工 等新兴、交叉专科为主体,重点支持微创手术、临床药学、组织工程、生物医用材料等打破学科限制和管理壁垒,促进医学临床资源的综合集成和高效利用。

五、强调建设健康环境,集中治理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也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

一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推进健康城区和村镇建设,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宜居民生活的美丽家园。

二是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滚动实施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制度,到2030年,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80%,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5%,受污染地块及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

三是构建安全的食品药品环境,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系统,实现智慧监管。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确保市民用药安全。

四是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促进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最大程度减少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五是防控重大传染病。优化传染病和相关因素监测体系,建成菌毒种保藏中心、公共卫生生物样品库、感染性动物实验室基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重大公共卫生设施,切实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东方网记者:

我们知道今年3月份上海开始实行公共场所室内的全面禁烟,想问一下目前的执行情况怎么样,接下来对于重点人群我们还将有哪些加强禁烟的引导?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

谢谢媒体朋友关注到这个问题,控烟也是公共安全的问题。去年人大通过以后,今年3月1号实施室内全面控烟。从最近了解的情况来看,或者我们从所看到的现象来讲,应该说公共场所吸烟率以及市民对在公共场所控烟的反应总体上都是好的。尤其是京、沪、深三个城市大家在探讨数据时,我们看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们的体会是,要积极宣传引导,上海的整个项目、法规条规的实施,前面的宣传做得比较好。而且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部门联动、执法、宣传教育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从上海的经验来讲,整个社会动员和强调个人健康以及社会主体自律,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很多的公共场所像宾馆、饭店,吸烟现象明显减少了。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个礼拜颁发了 世界无烟日奖 ,表彰上海无论是在立法和具体实施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上海来讲,被动吸烟的问题,还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所以下一阶段,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控制二手烟的宣传,使得市民更多了解二手烟的危害性。媒体也非常支持我们,公益广告很多。另外我们还想进一步加强无烟环境的标准化建设及行业推动。

第三,监测和评估就是看整体控烟效果。3月份到现在,我们总体感到比较欣慰,特别是感谢市民朋友们对这个条例的认识,对自我健康的认知,以及对公共场所的自我约束,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所以世卫组织对上海的总体控烟效果也感到满意。

上海电视台记者:

我们都知道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人口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上海的主要疾病负担。请问翁市长,上海在推进健康上海的建设当中,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翁铁慧:

谢谢你的提问。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后,包括生活方式的变化,慢病性成为上海当前主要的疾病负担。在推进 健康上海 建设当中我们把它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这个工作,已经把慢病的防控工作写到了 健康上海2030 规划中,力求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这样一个慢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机制。主要有下面这几个举措。

第一,持续改善慢病防控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将健康融入各项公共政策,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并强化个人健康的责任。包括刚刚已经说到的,比如希望能够把健康政策、把慢病的防控措施融入到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中,慢病防控融入到增强体育的运动、全民健身的政策中,贯彻到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尤其重视慢性病防控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依托上海健康云平台。现在上海健康云已经做得非常大了,可以说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朵健康云,我们要进一步用这个云的平台完善医防融合。慢性病更是这样的,一定要医疗和防止融合,甚至某种角度讲,防比医还要重要。全专结合,全科和专科结合。所谓的全科就是全科医生对慢病的防控,是基层的守门人,一旦到了疾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们专科医生去做,这就是 全专结合 ,分级诊疗的慢性病全程管理和服务体系,用大数据的方式,把医防融合能够结合起来,分工协作。专科和全科进行分级诊疗。

第三,推进防治关口前移,逐步扩大慢性病的早期筛选范围。这个很重要,所谓预防一个大的措施就是筛查,对老百姓的慢病、疾病,对疾病谱比较严重的地区,我们进行全样本的筛查,发现以后早诊断早治疗,进行危险因素的干预。我们的逻辑就是先预防,最好不要生病或晚生病。当然一旦生了病要早知道、早诊断、早治疗。

第四,持续开展慢性病社区健康管理。我觉得重要的就是身边的社区,对上海的老百姓来说这个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特别支持居民自我管理。WHO在上海开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我们把16个区全部开放,每个区开两到三条线,每条线都有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跟所有世界健康促进的专家和WT的健康官员一起互动。他们看到我们健康、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他们觉得很好。陈冯富珍女士跟我讲,没想到上海这么厉害,敢把上海全部开放。所以我们要继续慢性病的社区健康管理,老百姓自己参与,社区医生指导,甚至还有专业医生参与,然后建立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小组。目前我们初步统计,在上海大概有2万多个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其中非常活跃的、长期活跃在那里的起码有6000多个,基本覆盖本市所有居村委。到2030年,我们要实现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全覆盖。这次 1+1+1 组合签约,现在已经签约260多万了。我们先从60岁以上的慢性病患者开始,到2030年力争百分之百管理起来,上海所有慢性病人全部要实行健康全程管理,谢谢。

健康报记者:

请问一下翁市长,上海要成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接下来,上海对于医学科技发展有怎样的举措呢?

翁铁慧:

上海到要成为亚洲医学中心城市,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这是跟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而且它又是科创中心建设中跟老百姓有直接密切联系的。医学科技创新做好了,能够马上运用到健康促进,老百姓马上就受惠了。所以这既是尖端技术的应用,同时又是惠民的。刚才我在前面跟大家通报的时候,讲了我们五大健康建设的内容,里面就有一条特别关注科技创新这块。

可喜的是,上海在这方面确实有基础。比如说,8月份,国家自然基金发布的信息,在医学科学部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医学院,获得的自主基金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三。在激烈的高校竞争当中,交大获得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金额位列第一,复旦第三,获得的金额占医学科学部总资助金额的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丰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这几年医学科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个自然科学基金的获得是代表了未来,因为这次拿到了自然科学基金意味着今后若干年我们就有基础、有实力去突破一些医学科学上的重大难题。所以我们是两条腿都走路,一个是自然科学基金,这是原始研究、基础研究,还有一个是这两天公布的临床医学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自然科学基金给我们支持,上海再追加支持,做好原始研究。再加上临床研究,我们就如虎添翼了。

下一步本世纪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跟全球医学科技创新的潮流,发挥上医学科技资源的积聚优势,与全球科技创新主导者全面合作,努力实现 四个一 :也就是谋划一个亚洲一流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这个很重要。我刚才说的体系构建就是基础。这个体系中还有就是临床,最重要是转化医学。所谓的转化医学,就是我们医学科学发明一定要转化到临床,让老百姓和患者受惠。这就是要构建一个医学科技创新的体系,现在雏形已经有了,我们希望到2030年一定要在上海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建设一批亚洲一流的医学学科。最近 双一流 建设名单出来了,我想各位媒体朋友也关注到了,如果你们仔细看一看,上海医学科学是很强的。西医有复旦、交大医学院,都名列前茅。医学类中,复旦和交大各有四个学科全部进入国家的 双一流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和中药学两个学科都进入了。所以我们中西医进入全国重点建设的 双一流 学科,上海名列前茅。我们一定要通过到、到2030的努力,在上海建成亚洲一流的医学学科。

第三个,建设一支一流的医学领军人才队伍。学科的建设、科学体系的建设、临床医疗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医学领军人才的队伍。说实话,上海应该说条件有,但是还要努力。这件事情要成为我们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接下来,在30条人才政策中,按照韩书记的要求、应市长的要求,我们还要制定医学科学特殊人才优惠政策,还要 发点球 ,要用更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医学特殊人才,特别是要放眼世界,把国际上的领军人才都引进来、落户上海。

第四个,一批一流的医疗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真正推动先进医疗和信息技术,包括医疗器材、信息技术,在上海医疗机构广泛应用。

如果这 四个一 能够实现,到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我们就心里非常有底了。我们的目标是要成为我国重大疾病领域医学科技创新的领跑者,新型医学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全球合作者,临床诊疗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全球制定者。这三个 者 是我们希望到2030年能够达到的目标。

新闻晨报记者:

有两个问题。第一,这次规划里面新增了一个指标就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早期比例不低于40%,我想问一下可能会采取一些什么措施?

第二,进行非医疗的健康干预,而且到2030年的体育锻炼参加人数要达到46%,我想问一下相关部门,可能会怎么进行引导呢?特别在屋顶、公园绿地这些空间怎么利用呢?

邬惊雷:

非常感谢,癌症早期检查发现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非常有意义,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好的。目前来讲,提高早期诊断比例,我们有这几方面举措:

第一,提高参加肿瘤筛查的人数。比如,提高参加妇女疾病普查、老年人肺癌普查、大肠癌筛查等的人数。增加筛查人数,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加强适宜技术的应用。因为有些筛查不一定是要非常高精的技术,只要筛查到疑似迹象,就可以提升早期诊断。这方面的适宜技术应用和精准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癌症早期诊断比例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第三,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普及,提升市民对症状的敏感度,这也是提升癌症早期诊断的一个有效的手段。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提升医生早期诊断的理念、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强社区、二级医院、三级医院联动,提高早期发现率,像疑似病人的及时转诊,都是提升早期诊断的有效措施。

上海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李崟:

上海市民的健康意识和健身意识比较强,对健身活动场地和活动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刚才翁市长公布了一个指标:到203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46%。为了满足这样的市民需求,我们将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第一,软件方面。一方面办好每年的城市业余联赛,同时办好每四年一届的市民运动会。把这些健身活动真正办到市民的身边,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同时,要充分利用卫生和体育两大系统的优质资源。既然有这么多人来参加锻炼,锻炼的科学化水平怎么样、是不是科学健身、是不是有利于健康?我们将让两个系统的专业人员学习更多的跨届知识,同时也开设更多的运动健康的联合门诊,为市民科学健身提供指导,帮助市民更好地参与到健身中去。

第二,硬件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思考。现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1.76平方米,到2030年要达到2.8平方米。既要做好增量,也要完善我们的存量。做好增量方面,除了建设好新的市民健身中心、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球场、市民健身苑点以外,我们还把一些健身设施嵌入到相关的城市公共设施以及绿地当中。比如在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中,就有机地、很好地嵌入了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和小型多样的体育场地。接下来在一些市政建设当中还会嵌入更多这样的场地。

在重大体育设施建设中,比如陆续开工的徐家汇体育公园,也在努力实现体育赛事场地和公共健身休闲场地的有机融合,据初步估算,徐家汇体育公园建成时,室内场馆体育设施通过新建和清退非体功能将增加约8万平方米,室外体育设施面积将增加3.26万平方米。每天可满足健身锻炼活动人次从现在的4000左右,提升到1.5万左右,适应更多的人参加健身的需求。

另外,优化存量方面,我们会用好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譬如市民益智健身苑点,会增加一些运动能力测试、力量训练等。同时完善管理机制,更好地开放学校的设施。至于刚才记者提到的屋顶设施,我们也会认真来思考,制定相关标准,满足更多的健身需求。

解放日报记者:

我想请教一下上海推进医养结合,解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养老方面有哪些重要的举措呢?

翁铁慧:

确实上海社会老龄化程度现在已经非常高了,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接近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也是上海医疗卫生体系和养老体系的重大挑战。但要解决好养老问题,医养结合少不了,推进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我们已经制定了老年医疗护理体系的发展规划,在上海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里,我们专门把医养结合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次 健康上海2030 规划纲要里,我们依然把这个问题放到比较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是上海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我们要把它解决好。主要有下面这些举措:

第一,推进社区医养结合平台建设。医养结合最重要的平台还是在社区。推进社区医养结合平台建设,这是头等重要的事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来定位是六大功能,在社区卫生中心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把六大功能分解成141项基本服务项目,这是上海的特色。这141项里面的基本服务中有多少是涉及到老年人群的呢?有69项主要的对象就是老年人群,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养结合当中是一个重要平台。同时,它又和社区的有关机构联动。比如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率已经达到了100%。社区托养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已经达到了80%,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照料和护理服务。所以社区这个平台对老人来讲是最有需求的,我们医养结合的平台,最大的应该是在社区。

第二,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老年人签约覆盖率、有效服务利用率、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就诊率和签约社区的就诊率。这件事情在 1+1+1 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里面已充分体现了,目前我们对慢性病患者和60岁以上老人优先签约覆盖。现在社区签约的老人已经超过52%了。我们希望到2030能够逐步覆盖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但是现在我们的力量有限,我们先把这些老人管好,提高服务效率和在组合里面的就诊率,以及在社区的就诊率。

第三,在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无疑是医养结合的另一个重要平台。所以这几年在市政府的平台上,几个部门一起合作,在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到目前为止,全市702家养老机构当中已经有244家设立了医疗机构,110家与医保联网。

第四,推进社区护理站建设。在社区当中这两年比较重视的,除了搭建平台还要有人去服务。所以我们推进了社区护理站的建设,推进老年护理工作。目前我们还是初创时期,到现在为止全市职业护理站61个,接下来还要继续建设。就是在社区建立护理站,让护理站有一支队伍,能够到居家、机构、托老的这些地方去为他们服务。这个是要建专业化的、有职业资格的护理站,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了。

第五,我们正在试点实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现在三个区试点,接下来要推广。已经确定42项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我们已建立了一套老年统一照顾评估体系。进入长期护理保险以后,要享受待遇,就必须要先进行评估。评估后进入老年护理的保险制度,可以享受一定的护理待遇。之前高龄老人护理已经开始评估了,上海一步一个脚印,从高龄老人开始推进。

第六,加强护理员的培养。到现在为止,完成了810名基层护理员的培训,但这还不够。针对一线的需求,无论是居家的、机构的,还是有些养老院里,对护理员都有大量的需求,接下来政府会将此作为重中之重。要建立多层次的培养体系,高层次和中高层次的已经专门成立了健康医学院,现在它的招生和就业非常好。同时,还要培养一些基础的护理员,形成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为上海应对老龄化,让每一个老人家在有需求的时候,我们都可以为他提供服务,这是政府要想努力做到的,争取到有一个进展,到2030年能够完善这套体系,谢谢。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威:

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各位记者如有进一步采访的需求,可以和市卫生计生委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责任编辑:李沫] 相关链接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上海2030:规划健康未来,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16 19:21蓁。[山西省网友]103.226.116.186
    期待2030年的上海能够有更多的绿地和公共休闲空间。
    顶0踩0
  2. 2024-02-16 19:10紫微大帝[江苏省网友]103.23.11.198
    希望2030年的上海能够解决好交通拥堵和人口密集等问题。
    顶46踩0
  3. 2024-02-16 18:59爱你是画[山西省网友]43.225.255.151
    上海一直是个繁华的城市,相信2030年会更加璀璨!
    顶17踩0
  4. 2024-02-16 18:48&水%仙&[江西省网友]43.248.247.74
    希望2030年的上海能够更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顶7踩0
  5. 2024-02-16 18:37如妙[辽宁省网友]202.20.117.116
    期待2030年的上海会是一个更加现代化和宜居的城市!
    顶9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