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这些误区你还不知道吗?老中医教你怎么搭配既合理又养生

2024-03-11 14:42:49

这些误区你还不知道吗?老中医教你怎么搭配既合理又养生。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很多人却陷入了一些健康误区中。本期我们邀请了资深中医专家,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结合现代生活实际,为大家揭示一些常见的健康误区,教导大家如何科学搭配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既合理又养生的效果。你会从中了解到一些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上的常见误区,以及中医对于如何调理身体的建议,让你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健康养生,远离误区,享受更健康、更充实的生活。

吃饭的艺术|老中医教你如何饮食搭配

民以食为天,人不吃饭不行,但饭该怎么吃也是一门学问。有的人越吃越精神抖擞,有的人却越吃一身的病,正是吃饭这最平常不过的事,成为了养生的艺术。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吃饭呢,一起来看老中医的饮食搭配观念吧!

合理安排一天的饮食

中医认为,一天之中存在着阴阳消长变化、气的升降变化规律,因此在饮食上遵循这种规律,才是最符合养生需求的。比如,午后是气升的时候,高血压的人就不要生气、酗酒,以防气血大升而得中风(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子时是气降的时候,气虚的人就要防止出现脱证,尤其心气虚的人最要注意,可以在晚上九、十点钟喝人参汤。

早餐要吃好,要有动物蛋白。因为只有早上要吃好、喝好,才可补足生命的水塔、营养塔,气血充足、气血上升到高巅之处,才能耳聪目明、头脑灵活。我们一定要走出"早点随便吃吃就可以了"的误区。

午餐要吃好,更要吃饱。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觉得中午饭凑合一下就行了,晚上一家人都回来了,再做点好吃的吧。其实恰恰相反,中午饭不能凑合,中午饭既要吃饱,又要吃好。因为中午阳气盛、生气足,五脏功能处在最佳状态,是消化、吸收营养的最好时候,所以要利用这一时机给人体补充营养,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晚餐要吃少。晚餐应适当控制饭量,以免在夜间增加胃肠负担,因为晚上大家都处在半休息或休息状态,能量耗损少,尤其睡眠时气血运行缓慢,如果吃得太饱,就会形成血液中营养物质浓度增高,造成血液淤积,日子长了会引起血管堵塞而后患无穷。但是这也要因人而异,晚上还要工作、学习的人就另当别论了,还是应该吃饱、吃好。

睡前可以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可帮助精神内守,如冰糖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百合、牛奶等。因为人睡觉后,五脏仍在辛苦地工作着,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另外,应避免饥饿入睡,如果睡前感到饥饿,可以适当吃一点东西再睡。

粗细、荤素、干稀搭配法

粗细搭配就是粗粮与细粮搭配,并且品种越多,营养越全面,如中国传统的八宝粥,就很有营养。荤素搭配就是除素菜(蔬菜每天500克)外,每天要保证摄入50-100克瘦肉,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互相搭配,才能满足人体所需。干稀搭配就是每日食谱中馒头、花卷、烙饼等应适当配以小米粥、玉米粥或汤等。

饮食的寒热搭配

中医很重视寒热平衡,因为人体的阴阳平衡包含寒热平衡,寒热不调可以影响阴阳平衡,也易导致疾病。一般而言,寒性食物易伤阳气,因寒为阴;而热性食物易伤阴津,因热为阳。所以寒性体质的人应少吃寒凉食物,多吃温热性食物;反之,热性体质的人宜多吃凉性食物,少吃点热性食物。另外,长期偏嗜温燥饮食的人,体质会变热;长期偏嗜寒凉饮食的人,日久体质就会变寒。

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西方人体质偏热,所以他们爱吃凉食和饮料,爱吃生菜、凉拌菜,但他们也吃油炸的、巧克力、咖啡、可乐等温性食品,看来他们也很善于寒热搭配。中国人体质偏寒,所以爱吃热菜,喝热酒、热粥、热汤,中国人更善于寒热搭配,如通过饮食的寒热种类进行搭配:苦瓜是凉性的,就炒辣椒来协调寒热;羊肉是热性的,就涮点凉性的茼蒿来搭配;喝了凉性的冷饮,就应吃一点温热性的炸鸡翅来协调;豆腐是点了石膏的,偏凉,就应放点生姜祛寒……

那么偏于寒性体质有什么特征呢?体质偏寒性的人舌苔白,怕冷,面白,喜吃热食,手足偏冷。偏于寒体的人宜多吃温热食品,少吃寒凉食物。辛味食物多偏热,如大蒜、胡椒、羊肉、狗肉;陆生食物多偏热,如高粱、南瓜、鸡;越夏食物多偏热,如香蕉、石榴、小麦;向阳食物多偏热,如向日葵、柿子、大枣;红色食物多偏热,如辣椒、橘子、红枣;高空食物多偏热,如栗子、榛子。

而体质偏热的人舌质红,怕热,面赤,想喝冷饮,手足心偏热,脉偏浮数。偏于热体的人宜多吃寒凉食品,少吃温热食品。苦味食物多偏寒,如苦瓜、绿豆、苦味菜;水生食物多偏寒,如水稻、藕、鸭子、海带、海鱼;越冬食物多偏寒,如白菜、萝卜;背阴食物多偏寒,如蘑菇、黑木耳;绿色食物多偏凉,如青菜、芹菜;地下食物多偏凉,如地瓜、山药。

饮食的酸碱搭配

人体细胞代谢需要恒定的酸碱平衡的环境,但是人体在生命活动及代谢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酸性产物及碱性产物,酸碱的平衡也就不断地产生变化,但血液的酸碱度必须恒定在7.38-7.44之间。这主要通过肺、肾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饮食进行调节。

那么是什么原因破坏了酸碱平衡呢?首先是疾病,包括肾病、呕吐、腹泻、糖尿病、低钾等;其次就是饮食偏颇,过食酸性或碱性食品,都可能破坏人体酸碱的平衡。

人体的酸碱度以弱碱性为最佳,弱碱性环境有利于抗衰老,防痴呆,防动脉硬化。体质偏酸化会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易激动,腰酸、四肢无力、易感冒的表现。导致体质偏酸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偏食酸性食物,如肉、油、酒、汽水,尤其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抽烟、不吃蔬菜水果者,以及肝、肾病患者排毒功能不好,缺少运动和心理高压的人也容易体质偏酸。

想要纠正酸性体质,就要少吃酸性食品,如肉类、糖类、酒类、蛋类及精米、白面;而要多吃碱性食品纠偏,如水果类、蔬菜类、杂粮类、果仁类。

中医食养的特点在于平衡,由于营养不全面而出现的营养失衡,甚至脏腑阴阳、气血、寒热的不平衡,就应该进行调补以恢复平衡,大家都学会了吗?

欢迎关注@LADY生活家 余生,做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这些误区你还不知道吗?老中医教你怎么搭配既合理又养生,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11 15:49爱妮一万年[湖南省网友]203.57.101.215
    听起来像是一场传统与现代时尚的碰撞,一定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主题!
    顶6踩0
  2. 2024-03-11 15:32吉羊其昌[湖北省网友]203.27.200.230
    @杨正康这个话题太实用了,正好我最近在尝试改善饮食习惯,希望能够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方法。
    顶0踩0
  3. 2024-03-11 15:15杨正康[湖南省网友]203.14.61.153
    老中医的经验总是让人信服,期待学到更多关于合理搭配和养生的知识。
    顶8踩0
  4. 2024-03-11 14:59若炎[内蒙古网友]203.27.233.225
    哇,这个话题太有趣了!正好我对中医很感兴趣,一定要了解一下这些误区。
    顶1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