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中医养生文化中适合治病的非中医

2024-03-25 16:20:57
相关推荐

《哪些病适合看中医+中医是与非+中医和中医养生文化》是一本集中医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题读物。本书首先探讨了哪些疾病适合通过中医治疗,针对不同病症提供了中医治疗方案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医在特定疾病领域的应用。 其次,本书深入讨论了中医是与非的问题,揭示了中医医学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医的定位与价值。 最后,本书还介绍了中医养生文化,包括中医养生理论、保健方法和养生技巧,旨在帮助读者掌握中医养生之道,提升身体健康水平。《哪些病适合看中医+中医是与非+中医和中医养生文化》是一本全面解读中医的读物,适合对中医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中医与中华民族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与西医相比,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见解、独特治疗方法和确切疗效。那么,患何种疾病该看中医呢?慢性疾病中医的指导思想为整体观念,擅长于辨证论治,诊疗时特别注意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善于分析、综合和推理,长于调理人体功能平衡。因此,中医对各种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如肝炎、肾炎、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胃炎、肺气肿、贫血、糖尿病及老年期的消化、内分泌、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疾患的治疗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

1中医和中医养生文化

中医学把外感病邪分为“风寒湿热燥火”,俗称“六淫”,它们大都与气象有关。因为我国冬冷夏热,四季鲜明,天气的日际变化很大,而且实际天气也常常和时令不一致,因此,外邪致病强度和人体脏腑反应之显著亦世界罕见。尤其是“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即气候特别反常的年份里,病者和死者尤多。这就是《黄帝内经》中“人生于地,悬命于天”的主要原因。南京中医学院 80 多岁的干祖望教授更坦言说,“欲知《素问》,《灵枢》(即《黄帝内经》)之精华,半在气象。”没有中国特殊气候,也就不会诞生中医学。

中国人的四季脉象因四季特别鲜明而有很大差异,如果病人脉顺四时(正常季节脉象),即有急病亦好治,因为病未深入;如果脉与四时相逆,则一般来说已到了难治或不治的地步了。

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针灸。针灸的取穴和针刺深度也都和四季有关。春季刺经脉的络穴,夏宜刺经脉的俞穴,秋天用六腑的合穴,冬天因气在内,宜多用药而少用针刺砭石。针刺深度春夏宜浅刺,秋冬要深刺才有显效。

李时珍在他著名的《本草纲目》中专门有一篇“四时用药例”,说明他用药讲究季节。《黄帝内经》中也指出在各季中要分别加温热甘酸和苦寒之药,以顺四时气象而养天和之气。此外,用药量也和气候有关。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由于南北方人体质虚实不同,用药量也应不同。

气候影响中医养生文化的典型例子可举“春捂秋冻”,这是因为我国春季(以春季为例,秋季相反)室外气温急升(北方尤甚)而室内上升很慢,因此,常呆室内的人才需要“不可顿去棉衣”地春捂

2哪些病适合看中医

6种情况更适合看中医

中医和西医可谓各有所长,如果盲目地只认准一种疗法,就有可能耽误病情。但在一些常见疾病中,有几种更适合看中医。

1 过敏性疾病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

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 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3 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4 呼吸系统疾病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愈”。之所以很多医生这么说,是因为西医对治疗感冒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细菌造成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待了。但如果用中药辨证治疗,可能一两天就会痊愈。 另外,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3中医与美容

也许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医与美容本是两个遥不可及的范围,什么时候联系在一起了呢?殊不知中医与女性美容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不但能让各种美容问题标本兼治,更能使女人真正活得轻松自如,达到完整意义上的美。

当“美是由内而外”的思潮开始为追求自然、整体美的新女性所接受时,以重在“调理内因、阴阳平衡”的中医美容正好迎合这一需求。尤其在新世纪的今天,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并不局限于表皮,更追求内在美,这一审美取向与中医所倡导的“漂亮必须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的观念不谋而合。中医认为,人的容颜、面部美容与内分泌有密切联系,一些容颜阻碍、面部疾病只有通过内分泌调理,使健康状况改善才能根本上改变容颜。所谓调理,就是调节机体的运作机能,合成机体所需的各种有机物质,使机体能充分应用,发挥每日所吸收的各种营养,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内部问题解决了,机体免疫力提高了,人的肌肤才会细腻红润,有光泽弹性,呈现白里透红的自然光泽。所以,中医美容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即认为美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采取药物、针炙、食疗、运动、情态、气功、养生等多种方法配合进行美容,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中医祛斑着重清热解毒,调节内分泌;治理脱发则以中草药生发以滋养肝肾阴虚、活血化阏,补气养血为主,以达到润泽毛发、乌须生发之效。

中医美容,标本兼治,从根本上美容,使“由内而外”的美容概念得以真正的诠释,让女人美得完整,美得自然。目前不少美容有识之士已熟悉到中医于美容的强大功效并致力于这方面的学习,追求由内而外美容的都市丽人也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先从身体内部的美容做起,而后才护理肌肤,做到内外兼备,从而达到整体美容效果。

中医于美容的神奇功效已渐为人知,这朵美容奇葩正散发她独特的芬芳,弥久而悠然,正如得益于她的女人,隽永而释然……

4中医是与非

历代的文化人,都会对中医来一番说长道短,评头论足。有说好的,如宋代名儒范仲淹在浙江宁波任刺史时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话,当然也有抨击中医或干脆骂中医的,如五四时代的风云人物胡适,因为他倡导新文化,世界化,主张科学,所以把中医当作垫脚石着实骂了个透。说起来也有点凑巧,刚骂完中医他也病了,得的是眼疾,左眼角“乌云乍起”,痛疼难忍。去上海一家闻名的外国医院就诊,发现在眼眶的背面长子一个小肿瘤。肿瘤长的不是地方,手术切除的唯一办法就是取下位于眼耳之间的一块颅骨才能切除肿瘤。可他毕竟是中国人,不用说在脑袋上动刀,就是在腿上动刀他也会害怕的,于是无奈之下只好去找了一位北京最好的中医。中医按照“肝开窍于目”的中医理论“治眼不在眼”而开方治肝,一气吃了二十多剂汤药后小肿块彻底消除了,他多活了40多岁。打那时起,他就再也没有骂过中医了。胡适害眼,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传为美谈,成了赞扬中医的颂歌。中医科学不科学,上面胡适的故事似乎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水石连州NO.91552)

中西医争论是人们不愿提及的敏感话题。可事实上中西医争了几十年,吵了几十年,也合作了几十年,彼此借鉴,互相渗透了几十年。每次争论西医会拿出自己严谨的系统理论以占上风,而中医又总是以实际例证作为无可辩驳的事实让西医无以应对,其实西医也好,中医也罢,都是异曲同工一个“医”字,从属文化不同,所以诊断治疗的方式也就有了异同差别。中西医各自的行为往往是受各自的系统理论指导的,然而又各自接受吸纳着对方的优点。中医有个望闻问切,西医常用望触叩听,同一个“望”字,两者的结果就差了老远。中医能从没病的人身上看出大病来,这是中医由“治未病”这一纲领性的防治思想所统领的中医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诊断结果,而西医的检查结果会是各器官运作一切正常,没病;西医经过西医手段查出的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而往往又是中医不得而知的结论。

(水石连州NO.91552)

在这里,我讲一个我们中医院新近出现的事:世界上90%的12指肠溃疡和超过80%的胃溃疡的病因都是因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纳为一类致癌原。自1982年科学家发现这种病菌后才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救的胃溃疡变成了只需抗生素和一般性药物便可治愈的疾病。于是如何准确发现、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便成了胃溃疡治疗的关键。现在市中医院率先引进的尿素呼气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技术能以低廉的成本,最简单的方式得到最准确的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信息,然后用药物杀掉幽门螺旋杆菌,胃病便轻松得以康复。如果按照中医理论就会又是另一种诊治理论:幽门位于胃和小肠结合部,是胃的输出通道。瘀阻胃络,通道不通才造成病菌感染。既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病的罪魁祸首,除掉它胃病可愈,那么你杀死幽门螺旋杆菌,没有清除掉它生长繁殖的基础等于没有挖断胃病的根,清除掉的细菌还会重新生长。如果中西医联手呢?西医杀掉幽门螺旋杆菌,再由中医开方调理脾胃以恢复幽门通道所有功能,彻底清除掉螺旋杆菌的生存基础,这世界上的胃病也就所剩无几了。

5中医药的历史及现代贡献

一、中医药文化的先进性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距今已有350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是在充分汲取了我国汉族及藏族、蒙族、苗族、彝族、傣族、回族、鲜族等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理论及对疾病防治经验系统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药学体系,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传统医学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

经过几千年的医学实践证明,中医药学不仅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重大贡献,而且在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从阴阳互动的平衡观、脏腑经络的整体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以人为本的生命观、三因治宜的辩证观对疾病的预防控制上,还是在人类生育、健康、衰老、疾病、死亡等生命现象全过程的科学认识方面,尤其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生存寿命,防治慢性病和老年病,对目前现代医学病因不清、疗效不佳的各种疑难杂症及高死亡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以及新型的高致病性传染病,如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甚至对21世纪有黑死病之称的高致命性传染病如艾滋病等,都显示出了中医药独特疗效和显著优势。对于患有现代社会文明病及占世界城市人口70%-80%的亚健康人群,传统医药学及中医养生学在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尤其是在对于13亿中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独特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东方医学最具代表性的中医药产生了浓厚而广泛的兴趣,并加大了经费及人员投入,希望能从古老的传统中医药学中领悟其现代生命科学的真谛,寻求解决数量在不断增加的人类疾病的最终方案。与现代西方医学生命科学物质还原论研究相反的方向上,传统中医药学对疾病辨证、动态的宏观认识和对生命现象整体把握,在疾病防治尤其是适应WHO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适应能力的社会医学模式方面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可行性。从疾病生物医学到生命医学,从生命医学到生态健康医学,中医药最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和科学发展价值,是人类医学生命科学价值体系的完整体现和先进文化的突出代表。在未来后现代医药学发展时代,中医药不但不会消亡,将继续为13亿中国人民及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中外医学界有识之士尤其是从事边缘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已基本达成共识,中医药所代表的先进的生命观和科学的医学方法论将引领世界未来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并将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二、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

中医和中药是传统医药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要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就必须首先对中医药有一个正确、客观、全面、系统的理解与认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自上而下过度强调了现代中药研究、中药现代化和中药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问题,而严重忽略了对现代中医研究,中医对中药研究的主体指导地位以及中医产业化开发的问题,出现了“胡子眉毛一把抓”和“一手硬、一手软”的政策导向问题。没有在中医与中药的研究及发展方面实现平行互动。由于中药西制、中药西用、废医存药倾向,并以中西结合为名而实行以西代中为实的策略,导致了如马兜铃酸事件、龙胆泄肝丸事件、小柴胡汤事件等所谓“问题中药”的社会争议,接连不断地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中药信誉危机,这不仅对中药产业经济发展是一个信誉重创,而且在中国加入WTO后将为国外西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扫平了道路。因此,在弘扬中医药的口号下必须重新审视我们过去的政策导向及具体策略,必须以最大程度地满足13亿中国人民卫生保健的实际需求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必须站在为人类医学生命科学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高度。在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同时加强传统中医药研究开发并推动中医产业发展。

在发展中医药国际化之前首要目标应是中医药本土化发展的最大化。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本土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而且还因为中医药在中国最具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最具经济可行性。中医药本土化发展应成为中医药国际战略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最大的经济,也是最大的政治。

中医药现代化应在中医药研究与研究中医药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相互促进,互为条件。中医药国际化不仅是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更是民族文化的国际化。偏面追求唯技术论和唯成分论,只有加速中医药的消亡,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只有在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之间实现东西方医药学双向接轨,以文化辅轨,以理论接轨,以服务为基础,以产品为载体,才能真正体现中医药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国际合作与发展战略。

中药现代研究方面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以复方中药制剂的方剂学研究与开发为重点,创立具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疗效两大标准体系。中医现代研究方面应在充分保留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内涵的同时,以中医现代医学生命科学表述研究为重点,创立具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现代中医生命科学理论及其标准语言体系,尤其在经络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方面是中医最具国际化发展机会的重大领域,应创立具有中国比较优势的现代中医经络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开发具有巨大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全球经络养生产业。

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方面,除以往重视国家各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资源与技术力量之外,还应加强对民间中医药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对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民间验方与治疗技术及各医院门诊的内部制剂和协定处方的研究开发给予高度重视,在技术、资金以及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中医药的灵魂在其独特的先进文化,而中医药的活力在于其丰富的临床医学实践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是硬道理,尤其是中医药人体临床应用的医学实践研究更具有科研开发的可行性和应用推广的实用性。过去以往比较重视对中药新资源、新成分、新机理、新标准的药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动物药理学研究,却对在生命整体水平上的医学实践及临床比较学研究重视不够。而且目前所推崇的循证医学研究又缺乏中医药学科特色及文化内涵,不能完整系统地体现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技术优势,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并充分体现中医药比较优势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工作,在此之前不宜将现代西方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生搬硬套地用于中医药研究,否则将丢失对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尽管循证医学的初衷有利于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一切传统医学、自然医学疗法及成果在疾病临床治疗规范方案中的应用推广,但不要因为所采用和实施的具体方案有误而影响到我们最终目标实现。

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方面不仅要重视科技与产业化发展,而且更要努力并加快培养与未来中医药发展相适应的能够真正领会中医药真谛,有坚实的中医理论与实践功底,又具有现代生命科学广泛知识的新型人才。因此必须从加强中医药的传统文化教育入手,不仅要继续重视和加强中医药高等教育,而且还要努力发展传统医学文化的中等教育,甚至从小学开始就要将祖国医学养生文化植入全民素质教育之中。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不仅是中医药行业内的头等大事,也是全民族发展的大事,应在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高度给予重新认识和政策定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4-09 17:00迷糊**小女人[河北省网友]203.189.213.169
    3.中医养生文化传承和创新为治病提供了更多选择。
    顶0踩0
  2. 2024-04-04 16:47€dan『happy』[辽宁省网友]203.11.126.230
    2.治病不定非得依赖中医多元化养生方式也很重要。
    顶0踩0
  3. 2024-03-30 16:34[内蒙古网友]103.253.207.215
    1.中医养生文化独特魅力非中医也能领略。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