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中医养生:重点在于养肾与调理脾胃

2024-04-01 21:00:58
相关推荐

中医养生着重于平衡人体内脏腑功能,其中以养肾与脾胃为重。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液,关乎生殖、生长等关键功能;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是气血生成的关键环节。因此,中医强调调理肾脏和脾胃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调理,可以增强肾脏和脾胃功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实现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其实就是养肾与脾胃!

.09.15.

有3个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看手、看眼袋、看舌头。

1,看手---首先看手的示指(即食指)。示指可以反映整个脾胃的功能。如果示指变形,并且小指内侧根的部分有酸痛的感觉,表明消化系统出现了功能障碍。除了看手指,还要看整个手掌。将+指并拢,观察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缝隙。指缝过大,表明脾胃有问题,患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性比较大。

2,看眼袋---形成的原因是脾胃长期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停留在身体内。眼部周围的皮肤较薄、组织疏松,水湿瘀结于眼睛周围,眼睑就会隆起,形成眼袋。中医判断脾胃是否虚弱,常常会看眼袋。如果要彻底消除眼袋,必须补脾补胃。

3,看舌---颜色可以反映身体的状况。健康人的舌质为淡红色;如果舌质偏淡,说明血虚;如果舌质偏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质发紫,说明体内有瘀血。脾胃虚弱者的舌质最大的特点是:舌体胖大,舌的边缘有牙齿的痕迹。这是因为脾胃虚弱后不能运化水湿,水停留在体内,舌头也会变得肥大。肥大的舌头与牙齿挤压,便使舌边缘出现了齿痕。

看舌质的时候还可以顺便看一下舌苔。健康人的舌头上有一层淡淡的、湿润的薄白苔,不燥不滑;若舌苔发黄,说明体内有热;舌苔焦黄,说明体内的热盛;舌苔发白,说明体内有寒;舌苔发黑,说明体内的寒盛;舌苔厚腻,且满布白苔,说明脾胃虚弱。

怎么补脾胃

1,四宝粥---脾胃虚弱的人最怕喝中药,那么就喝粥。“四宝粥”一一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将这4样食物按1 : 1: 1 : 1的比例配好,打磨成粉,每次熬粥的时候放几勺。这个对补脾胃特别有帮助。

2,捏脊---还有一种最简单的补脾胃的方法,就是捏脊,要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部。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及其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走行路线,捏脊可以刺激多条经络,这样就做到了“离穴不离经”。捏脊的方法很简单,捏起背部的皮肉,再放开,再捏起,不断重复即可。捏脊 3可以健益脾胃、强健一身之气,能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还有滋阴补血、平抑心火的作用。一般脾胃有问题的人脸色呈土黄色,这类人少言懒动、偏食,捏脊有助调理脾胃。捏脊法对先天脾胃功能不足的小孩也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对小儿疳积有奇效。

养肾补肾的办法

1,肾在味为咸---咸伤肾。过咸饮食会伤损肾精,导致精亏于下,而虚火上浮,即成高血压、中风等症。骨折后需忌盐,因肾主骨,骨既已折即不可再伤肾。推之,所有的骨病,包括骨结核、骨癌、骨质疏松等,都需忌盐或少盐,这样治疗效果才好。

即使尚未见肾伤,平时饮食亦需少盐。现代研究认为每人每天食盐不可超过六克,这个量不好把握,但总需注意不吃过咸的食物。

久病重病患者最需忌咸,需以清淡饮食,慢慢调理,并配合喝五谷粥,自可痊愈。并且,凡属肾病,如各种急性或慢性肾炎、肾衰、肾功能减退等等,都需忌盐至病愈。现代研究认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能吃太咸的,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其实这也是咸伤肾的体现。

中医认为:甘胜咸。甘味可缓解咸味的泻肾效果。肾虚之人,不妨适当吃点味甘色黑之物,可利用甘胜咸的功效以取得补肾效果。其实“黑五类”等养肾食物多属味甘。

2,肾在志为恐---恐会伤肾。恐则气下。人遇到恐惧时,往往会出现下肢酸软,几乎站不起来,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是恐伤肾的表现。

3,肾在液为唾---唾液由肾中精气所生。唾液得肾气而最有助于温肾。平时闲暇可轻轻扣齿72下,然后舌头在口腔内左右各搅动12下,慢慢会产生口水。然后分三小口慢慢地咽下,以意念把口水导入丹田之中。如此做法最可养生,且有助于消化。吐口水是坏习惯,乱吐唾液既不卫生,又伤肾气。唾液不吐可以滋养肾气,吐之则伤肾。唾液与痰不同,若口中有痰,则需吐掉,此与吐唾液无关。

4,肾在色为黑---黑色养肾。中国民间有“逢黑必补”的说法,认为黑色食物有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独特功效,其实就是黑色入肾的体现。养肾,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枣 、黑米、黑木耳类黑五类食品等。再如中药里黑色的多有补肾敛肾之效,如熟地、桑葚、鹿角胶、制何首乌等。另外,黑巧克力亦有养肾之功。现代研究认为其能抗氧化,大概亦是养肾之功效表现吧。且认为巧克力越黑,可可含量越高,其抗氧化作用也越强,尤其珍贵的是完全无糖的纯可可棒。

.09.15.

有3个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看手、看眼袋、看舌头。

1,看手---首先看手的示指(即食指)。示指可以反映整个脾胃的功能。如果示指变形,并且小指内侧根的部分有酸痛的感觉,表明消化系统出现了功能障碍。除了看手指,还要看整个手掌。将+指并拢,观察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缝隙。指缝过大,表明脾胃有问题,患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性比较大。

2,看眼袋---形成的原因是脾胃长期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停留在身体内。眼部周围的皮肤较薄、组织疏松,水湿瘀结于眼睛周围,眼睑就会隆起,形成眼袋。中医判断脾胃是否虚弱,常常会看眼袋。如果要彻底消除眼袋,必须补脾补胃。

3,看舌---颜色可以反映身体的状况。健康人的舌质为淡红色;如果舌质偏淡,说明血虚;如果舌质偏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质发紫,说明体内有瘀血。脾胃虚弱者的舌质最大的特点是:舌体胖大,舌的边缘有牙齿的痕迹。这是因为脾胃虚弱后不能运化水湿,水停留在体内,舌头也会变得肥大。肥大的舌头与牙齿挤压,便使舌边缘出现了齿痕。

看舌质的时候还可以顺便看一下舌苔。健康人的舌头上有一层淡淡的、湿润的薄白苔,不燥不滑;若舌苔发黄,说明体内有热;舌苔焦黄,说明体内的热盛;舌苔发白,说明体内有寒;舌苔发黑,说明体内的寒盛;舌苔厚腻,且满布白苔,说明脾胃虚弱。

怎么补脾胃

1,四宝粥---脾胃虚弱的人最怕喝中药,那么就喝粥。“四宝粥”一一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将这4样食物按1 : 1: 1 : 1的比例配好,打磨成粉,每次熬粥的时候放几勺。这个对补脾胃特别有帮助。

2,捏脊---还有一种最简单的补脾胃的方法,就是捏脊,要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部。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及其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走行路线,捏脊可以刺激多条经络,这样就做到了“离穴不离经”。捏脊的方法很简单,捏起背部的皮肉,再放开,再捏起,不断重复即可。捏脊 3可以健益脾胃、强健一身之气,能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还有滋阴补血、平抑心火的作用。一般脾胃有问题的人脸色呈土黄色,这类人少言懒动、偏食,捏脊有助调理脾胃。捏脊法对先天脾胃功能不足的小孩也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对小儿疳积有奇效。

养肾补肾的办法

1,肾在味为咸---咸伤肾。过咸饮食会伤损肾精,导致精亏于下,而虚火上浮,即成高血压、中风等症。骨折后需忌盐,因肾主骨,骨既已折即不可再伤肾。推之,所有的骨病,包括骨结核、骨癌、骨质疏松等,都需忌盐或少盐,这样治疗效果才好。

即使尚未见肾伤,平时饮食亦需少盐。现代研究认为每人每天食盐不可超过六克,这个量不好把握,但总需注意不吃过咸的食物。

久病重病患者最需忌咸,需以清淡饮食,慢慢调理,并配合喝五谷粥,自可痊愈。并且,凡属肾病,如各种急性或慢性肾炎、肾衰、肾功能减退等等,都需忌盐至病愈。现代研究认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能吃太咸的,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其实这也是咸伤肾的体现。

中医认为:甘胜咸。甘味可缓解咸味的泻肾效果。肾虚之人,不妨适当吃点味甘色黑之物,可利用甘胜咸的功效以取得补肾效果。其实“黑五类”等养肾食物多属味甘。

2,肾在志为恐---恐会伤肾。恐则气下。人遇到恐惧时,往往会出现下肢酸软,几乎站不起来,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是恐伤肾的表现。

3,肾在液为唾---唾液由肾中精气所生。唾液得肾气而最有助于温肾。平时闲暇可轻轻扣齿72下,然后舌头在口腔内左右各搅动12下,慢慢会产生口水。然后分三小口慢慢地咽下,以意念把口水导入丹田之中。如此做法最可养生,且有助于消化。吐口水是坏习惯,乱吐唾液既不卫生,又伤肾气。唾液不吐可以滋养肾气,吐之则伤肾。唾液与痰不同,若口中有痰,则需吐掉,此与吐唾液无关。

4,肾在色为黑---黑色养肾。中国民间有“逢黑必补”的说法,认为黑色食物有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独特功效,其实就是黑色入肾的体现。养肾,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枣 、黑米、黑木耳类黑五类食品等。再如中药里黑色的多有补肾敛肾之效,如熟地、桑葚、鹿角胶、制何首乌等。另外,黑巧克力亦有养肾之功。现代研究认为其能抗氧化,大概亦是养肾之功效表现吧。且认为巧克力越黑,可可含量越高,其抗氧化作用也越强,尤其珍贵的是完全无糖的纯可可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4-10 11:09DeNnIsssssssssss[广西网友]103.59.77.170
    了解了中医养生重点感觉应该从现在开始重视养肾和调理脾胃了。
    顶1踩0
  2. 2024-04-07 14:26月上东山[火星网友]202.20.94.199
    我觉得中医养生理念很值得借鉴注重内调对身真很重要。
    顶2踩0
  3. 2024-04-04 17:43岁月有情[吉林省网友]203.34.54.182
    中医养生真很有道理重视养肾调理脾胃可以有效提升身健康。
    顶1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