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夏季养生:夏季五种时令食物 帮你巧治病

2019-03-21 22:16:32
相关推荐

夏日已经打扰我们多时了,这个夏天想好怎么过了吗?给大家的福利,下面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夏季养生:夏季五种时令食物 帮你巧治病教程,快点来学习吧!

眼下已经进入夏季,夏季炎热,暑湿偏重,暑热伤津耗气,湿毒蕴蒸肌肤,一些普通的瓜果就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夏季炎热,暑湿偏重,暑热伤津耗气,湿毒蕴蒸肌肤,一些普通的瓜果就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性味甘,酸,温。入肝、大肠经。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降压。未成熟的桃干果称为碧桃干,可用来止汗、止痛;桃核去皮就是中药桃仁,可活血化淤、润肠通便。

①肠燥便秘:食新鲜桃子150克,每日一次。或用桃仁12克,水煎,加蜜调服。

②盗汗、虚汗:碧桃干10克,水煎服用,每晚服一次,一般1-3次即可止汗。

③血淤闭经: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18克,水煎饮服。

④高血压:每天早晚各吃一次鲜桃,每次1-2个。

猕猴桃

猕猴桃品种有40多个,以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为佳。猕猴桃性味甘、酸,寒。入脾、胃经。功效清热止渴,消痈通淋。可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妇人乳痈、脱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等症。

①热病伤津:新鲜猕猴桃适量服用。

②湿热带下:猕猴桃根30-60克,椿根皮15克,加水煎,日服2次。

葡萄

葡萄的果、根、茎、叶均可入药。性味酸、甘,寒,入肺、肾、脾经。功效生津止渴,开胃消食,补血安胎。可用于津伤口渴,心烦、尿赤、胃纳不佳、血虚心悸等症。

①胃热津伤:食用新鲜葡萄。

②关节扭伤:鲜葡萄根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荸荠

荸荠洗净去皮蒂即可药用。性味甘,平。入肺、胃经。功效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食少、便赤便秘、肺热咳嗽等症,另外对湿热黄疸、肾炎水肿、部分眼疾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①热病伤津:鲜荸荠150克、雪梨100克、甘蔗一段(50厘米),洗净取汁饮服。

②肺热咳痰:鲜荸荠60克、海蜇皮30克,加水少量,炖服。

③湿热尿少:荸荠30克、车前草20克、茵陈蒿15克,水煎服。

④视力减退:荸荠100克、羊肝100克、加入少许调料和适量的水,炖服。

⑤咽喉肿痛:荸荠搅汁饮用,每次120克。

橄榄

性味甘、酸,平。入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消积。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咽痛、咳嗽有痰。

①咽痛(慢性咽炎):用橄榄放在嘴中,咀嚼后慢慢含咽。

②食积不化:橄榄15克、神曲12克,煎汤饮用。

③醉酒:鲜橄榄适量,生吃或煮茶喝。

④过敏性皮炎:鲜橄榄捣烂绞汁搽患处(有化脓溃烂的可用渣敷之),每日数次。或鲜橄榄叶适量,洗净煎汤洗患处。

延伸阅读:

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

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使得消费者对食源性疾病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但消费者对食品中病原体的认识仍不够。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生熟不分,熟食存放时间长,食品不及时冷却,制作食品过程不反复洗手等。这些问题使得家庭里的食源性疾病散发的数量远远比集体性食物中毒更为常见。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要提高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重点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为主,主要注意一下几点:

1、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

例如,要购买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而不是升牛奶,选择新鲜的或经过辐射处理冷冻的家禽。某些生食的食物如生菜,需要彻底清洗。

2、食物烹调要彻底

许多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蛋类和未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可能受到病原物的污染。彻底烹调可杀灭病原微生物,要记住食物的各部分的温度至少要达到70℃。冷冻的肉、鱼及禽类食物,在烹调之前必须充分解冻。

3、做好的食物应立即食用

当做好的食物冷却到室温时,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放置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基于安全考虑,应趁热食用。

4、小心地储存熟食

若必须提前准备食物或打算保存剩余食品,应确保食品在高温(60℃以上)或低温(10℃以下)条件下保存。但婴儿食品不适合贮存。

5、剩余的食物在食用前加热要完全

完全加热是指食物的各个部分温度至少达到70℃。

6、生熟分开

完全可食用的熟食品通过与生食物的接触会受到污染。所以应避免生、熟两种食物接触。

7、反复洗手

在开始准备食物之前或去过洗手间后,或在准备完生食物后再处理其他食品之前都要洗手。家庭宠物如狗、猫、鸟类,经常携带病原体,有可能通过手转移到食物上。

8、保持厨房和用具表面的清洁

为防止食物受到污染,准备食物所使用的任何面板必须保持清洁。接触盘子和器具的布片应经常更换,二次使用之前应经过蒸煮处理,抹布也要经常清洗。

9、防止虫媒、鼠和其他动物污染

动物经常携带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使用密封的容器贮存食物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10、使用安全水源

安全的饮用水和食物同样重要。若对供水有任何疑问在加入食物中或制成冰块食用之前将水煮沸。婴儿食物使用的水要特别留心。

总结:多注意日常生活食品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