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深秋养生:关注这些注意事项

2021-06-18 12:35:44

深秋是一个气候多变的季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在深秋时节,我们应该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和鱼类。此外,也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身体的免疫力和体内循环系统的良好状态。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以免影响身体的健康。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感染,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深秋养生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保暖和休息等方面,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寒露时节后,气候渐渐寒冷,气温逐日下降,大家在饮食调理上要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物,可预防“秋燥”伤人。

今天分享一些深秋养生注意事项。

饮食多滋阴

天凉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对养阴不利。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各种新鲜的谷物、花生、核桃、芝麻、萝卜、莲藕、银耳、百合、梨、苹果、葡萄、橘子等等甘甜滋润的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

注意各种麻辣辛香的食物就应该避免过多的食用了。

喜欢汤羹类食物的话,可以用太子参、麦冬、山药、枸杞子、沙参、石斛等等药食同源之品与其它食材搭配煮成养生汤以润肺生津、健脾益胃。

简单一点的可以直接用银耳、百合、雪梨、荸荠、莲藕、白萝卜等等随意搭配炖成汤羹也是非常好的养阴润肺食物。

谨慎喝凉茶

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和出现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后,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如果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可上蓝卡网app(扫文末二维码)咨询。

穿着别露脚

古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秋冻”的日子已经结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专家提醒说,脚部距离心脏最远,脂肪层薄弱,保温性差。一旦受凉,很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引起感冒。建议大家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不要再穿露脚面的鞋子,也最好别露脚踝。睡前用热水(不超过42℃)泡泡脚,不仅能让人觉得全身暖洋洋的,还有助于睡眠。露脚踝容易引起寒气入侵,导致关节疼痛,甚至风湿病;感冒也特别容易找上门;脚踝裸露在外,势必会引起宫寒,从而导致痛经加重,对身体造成危害。尤其是年轻的小姐妹们,别再露脚踝了。

早睡不熬夜

中医认为,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因为睡眠不足容易损耗阴血。温馨提示:熬夜让人会变丑变胖哦~

因此,睡好觉、避免熬夜要常记心头。寒露后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

情绪莫焦虑

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另外,深秋季节,草木槁枯,寒风萧瑟,人们容易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现季节性抑郁。中医认为,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此时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学会及时调整。

可以吃些小米、莲子、桂圆肉等静心安神的食物;也可通过下棋读报、听音乐养花草等休闲活动转移注意力;午饭后还可以到户外走走,晒晒太阳;还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跑步、远足、爬山等等来有效的宣泄积郁之情,让人变的乐观而豁达,开开心心度深秋。

运动别过度

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寒露后,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深秋养生:关注这些注意事项,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