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健康养肺指南:预防3类疾病

2024-05-07 14:16:05
相关推荐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今日是秋分,随着“秋分”的到来,冷空气将日渐活跃,气温降低明显加快,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主治中医师余宗洋提醒,秋分时节,气管病、胃肠病、过敏病等3类疾病容易找上门。此外,俗话说,秋分不养,一年白忙。秋天“燥邪盛”,养生宜以滋阴润燥,养肺为先。

1 病例

市民咽喉干燥肿胀烦躁不已

“喉咙干,像是有东西卡在里面一样……”近日,家住周家坝的市民刘女士来到医院就诊。她告诉医生,咽喉的反复不适让她烦躁不已。医生询问得知,刘女士是从事销售工作的,一天到晚面对客户,嘴巴基本没停过,偶尔还要面对各种应酬。近两周,她感觉喉咙很干燥,仿佛有东西堵在咽喉里。起初她没太在意,就在药房买了润喉糖含一下,症状有所缓解。可近两天,刘女士越发觉得咽喉不适,还伴有一种肿胀的感觉。就医当天牙龈也痛得要命,就赶忙来到医院就诊。

医生看诊后,说刘女士之所以会被咽喉“折磨”,除了不良的工作习惯、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及不规律的起居作息导致外,还因为受到秋季燥气的影响。

“随着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受到慢性咽炎的困扰。”但面对这种不大不小的疾病,余宗洋表示,很多人在症状出现后并没有引起重视,不仅导致咽炎反反复复,久则致使整个机体脏腑损耗,出现胃口差、睡眠差等其他不适症状。

余宗洋说,秋分节过后,人们感受到的燥气大多属凉燥。秋分以前因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温燥。而当秋分至或中秋过后,秋风一紧,天气一凉,温燥渐成凉燥。具体到每个人是感受温燥还是凉燥,还要看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对气候的敏感程度。而秋燥易使人产生轻微发热,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等不适症状。

2 关注

秋分时节,3类疾病容易找上门

“早上凉飕飕,中午又闷热”,这句话很应对近段时间的天气。正是因为中午热,早晚凉,温差比较大,导致贪凉的人纷纷“中招”。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医院感冒发烧、肠胃病、呼吸道疾病等开始增多。据了解,自进入白露节气后,秋病也进入高发期,尤以气管病、胃肠病、过敏病等3类疾病最为多见。

与此同时,随着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心脑血管疾病也处于多发季节。为什么此时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呢?余宗洋介绍,这是因为血管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夏季,它处于舒张的状态,一旦遇到气温骤降的情况,血管就会收缩,导致管腔狭窄,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和血压波动,给心脏带来极大的负担。尤其是抵抗力不佳的中老年人,这个时期更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

俗话说:“秋天到,鼻炎闹。”余宗洋说,每年一到夏秋交替,气温下降的时候,就会看到身边有戴着口罩、眼睛发红、清鼻涕不断的朋友,这就是典型的过敏性鼻炎发作的症状。因为秋季天气忽冷忽热,暑季虽已结束,秋凉之气逐渐来临,但此时的主气仍是湿,雨水仍然较多。屋尘螨是持续潮湿的气候中最主要的螨虫,这些容易造成过敏源增加。此外,空气中漂浮的各种过敏源也非常容易进入人们的鼻腔,再加上经过一个夏天,免疫力降低,因此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很容易发生过敏症。

3 养生

以养肺为先,以“平”为主

余宗洋介绍,由于燥是秋季的主气,而中医自古就有“燥令伤肺”说法,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因此,秋分养生首先得养肺。饮食上要注重滋阴润肺,肠胃保暖,少食生冷、辛辣食品,多喝温水,常吃些润燥生津的食物,如苹果、柑橘、梨、蜂蜜、百合、鸭肉等。

基于人体和大自然的这一规律,中医养生强调‘秋冬养阴’的原则。余宗洋表示,秋分时节的养生尤其注重一个“平”字,平衡身体阴阳变化,平补平调,平出健康。

在运动上,可以选择一些使情绪稳定、安定心神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爬山等。不过膝关节不好的人,要减少爬山、爬楼梯等运动。同时,要切忌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

此外,日常起居要注意顺应自然。宜早睡早起,一般来说,晚上21时至22时入睡,早晨5时至6时起床。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贪凉。当然,调和情志也是入秋养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余宗洋指出,不能任由“悲秋”的发展,要及时舒畅情志。心情烦闷时,不妨约朋友喝喝茶、看场电影,舒缓心情。

而对于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上班族,医生也特别提醒,要适当给身体减压,可以试试“肌肉松紧法”,简便易行,适合长期坚持。做法是:闭上眼睛,用意念从头顶开始放松,牙齿用力咬合后放松。同时,拳头握紧后再放松,依次类推到全身各部位。身体达到放松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平衡人体阴阳。

4 提醒

秋季进补要先辨清体质

都说秋季需要进补,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进补,那什么人最需要进补?余宗洋表示,秋季进补得看体质,体弱之人可以适当吃一些营养物质,包括用药物健脾益气、填精补血,但壮实苔厚的人就不必再补了。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处于营养过剩的状态。”余宗洋说,尤其很多小朋友在家人的宠爱下,身体不再是亏或虚,而是由于食积造成疳积,导致面黄肌瘦。这个时候如果再食用热量比较高的食物,身体反而会吃不消,因此建议以消补为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5-07 14:52飞马踏燕[海南省网友]103.227.204.133
    看了这篇指南,觉得关于肺部健康的知识还是挺有必要了解的,毕竟呼吸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
    顶0踩0
  2. 2024-05-07 14:34ωhǒ īm ǐ[香港网友]203.4.227.255
    这篇指南真是及时啊,现在大家都需要关心养肺健康,预防疾病才是最重要的!
    顶9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