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中的生活指南

2024-07-03 15:42:47
相关推荐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黄帝内经》:“春天养生(肝),夏天养长(心),秋天养收(肺),冬天养藏(肾)”,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夏季养生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冬季养生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心光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肺其华在皮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肝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肾其华在发,其充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

《黄帝内经》:“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干涩,视物昏花。

肝对于精神来说其实很重要,失眠多梦,睡眠不足,这个跟肝有一定关系,因为肝气不疏的人会表现为肝气失调,失调了以后会影响到睡眠,造成有肝火,因为肝火大了人睡眠就容易难以入睡,睡眠不好的情况下就造成睡眠不足了,第二天可能工作学习精力也不足了。

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

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随着气候节气等环境状况改变,人体的五脏六腑的运行状态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人的饮食起居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

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如情志不遂,肝阳上亢,血压升高,有心脑血管病者还容易发生中风。

而各大医院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每到春天,发生肝病或肝病复发的病人就会较其他季节多。

此外,中国近五千年灿烂的医药文化在保健养生方面早已精辟地提出了“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等经典思想。

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

可以从精神、饮食、运动三大方面来配合养肝。

1、养肝先要睡得香

养肝重在睡眠。现代人阴阳颠倒的生活习惯对于肝脏的损害尤其严重。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双目赤红,这是肝火上升的症状。长期如此,必然伤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类自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生理、生化的变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而在春季应“夜卧早起”。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重科学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7小时左右;80岁以上老年人应睡8~9小时;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晚饭莫过饱,睡前莫喝浓茶及咖啡。

讲究睡姿,睡时应‘卧如弓’,以右侧卧位,这样,心脏处于高位,不受压迫;肝脏处于低位,供血较好,有利新陈代谢;胃内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肠推进,可促进消化吸收。

同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呼吸匀和,心跳减慢,大脑、心、肺、胃肠、肌肉、骨骼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氧气供给。

当然,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大可不必过分拘泥自己的睡眠姿势,因为一夜之间,人往往不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睡到天明,绝大多数的人是在不断变换着睡觉的姿势,这样更有利于解除疲劳。

关于睡觉的方位,有很多种说法,一般讲,应该顺应地磁场方向,头北脚南为宜,人体长期顺着地磁的方向睡觉,可使人体器官细胞秩序化。

古代的医学家、养生学家认为人的睡觉方向应该随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变,提倡“应四时所旺之气而卧”。

唐代知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

是说春夏两季睡眠的方位宜头向东脚朝西,秋冬两季则宜头向西脚朝东,而不宜头向北卧。

古人的这一主张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季节上来看,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从方位上讲东方属阳,西方属阴。

春夏之季阳气升发旺盛,秋冬之季阳气收敛潜藏,而阴气盛,故春夏之季头向东卧是顺应阳气,秋冬之季头向西以顺应阴气,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有利于健康地睡眠。

对于顺应脏器的属性,还有这种说法:

春天——头东脚西顺应木相,在东方。

夏天——头南脚北顺应火相,在南方。

秋天——头西脚东顺应金相,在西方。

冬天——头北脚南顺应水相,在北方。

不管怎样,睡得舒服就好,要有静谧的睡眠环境,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床铺舒适,利于进入甜蜜的梦乡。

怒伤肝

肝脏是藏血的,发怒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肝脏,肝血、气血往上冲,往上涌,这时人非常危险,有的就会脑出血。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故事。周瑜是吴国的大将军,才华横溢。而蜀国有一位诸葛亮,更是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他有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就积劳成疾。较后一次他生气的时候,血往上涌,一命呜呼了。所以怒则伤肝、伤气血,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的心态非常重要。

2.、减酸增甘宜平补

《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

这一时令以肝当令,肝的生理特性就像春天树木那样生发,主人体一身阳气升腾。

若肝功能受损则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致病。又因酸味入肝,为肝的本味,若春季已亢奋的肝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则造成肝气过旺,而肝克伐脾就势必伤及脾脏。

脾又与胃密切相关,故脾弱则妨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甘味入脾,较宜补益脾气,脾健又辅助于肝气。

故春季进补应如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所说:

“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意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小孩在生长发育中脏腑还没有发育完全,脏腑娇嫩,多热症,多实症,在这个季节很容易上火,要少吃油腻和肉类,多吃蔬菜和水果。

适合春季吃的食物:

性温味甘的食物必然选择:

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

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

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

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尤其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可选吃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芥菜、香菜、生姜、葱。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能抑杀潮湿环境下孳生的病菌。

再次,春日时暖风或晚春暴热袭人,易引动体内郁热而生肝火,或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

如荞麦、薏苡仁、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

这类食物均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

至于新鲜水果,虽有清热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

若需解里热,以吃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为好。

韭菜,被誉为“起阳草”。

《本草纲目》:“韭叶热根温,功用相同,生则辛而散血,熟则甘而补中,乃肝之菜也。”

春天适量吃些性温的韭菜,可起到补人体阳气,增强肝和脾胃功能的作用。

但是又有一个因人而异,你本身就是肝气挺旺的,天天上火呢,很明显的情况下,你就要少吃韭菜了。

葱,

一身都是药,其叶能利五脏,消水肿;葱白可通阳发汗、解毒消肿;葱汁可解毒,活血止痛;葱根能治痔疮及便血。

大枣,

李时珍称赞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山药,

较宜于春季食用。山药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肝、滋肺益气、补肾固精等功效,可用枣、山药与大米、小米、豇豆煮粥食用,以健脾养肝益胃,滋阴润燥。

时令蔬菜,

油菜、荠菜、香菜、黄豆芽、绿豆芽、春笋、莴笋、菠菜、香椿、芹菜、柳芽等,既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热润燥,有利于体内积热的散发。

3、坚持运动健身心

清晨、傍晚及节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径,舞拳弄剑于河畔林间,或去郊外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无形之中增强了心身健康。

春天的养肝较好的运动一个是散步,一个是放风筝,但是散步应该说随时可以做,尤其是现在,不要因为外边还有一部分的寒气就不运动了,这样是不好的,像散步有什么好处呢,可以放松心情,使心情比较愉快,再一个可以促进消化,大家别忘了,从现在医学认为,肝脏是一个消化系统的很重要的脏器,肝病的病人会出现脾胃不好,这些都是影响消化的一个因素,所以散步可以助消化,可以帮助缓解心情,应该说很好。

另外,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对于肝脏的保健也是必不可少的。

老百姓平时常说“火大伤肝”,“怒伤肝”,“肝火太旺”,其实都是在说情志过度刺激会使五脏之气平衡协调的关系受到破坏。

故而,春天应顺应阳气升发的自然规律,方可使肝气顺畅条达。这就要求大伙儿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心胸开阔,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并及时进行宣泄,防止肝气郁结。

平时要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

在宋代《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现代人应多学学古人的“十乐”,对春天养肝大有裨益。

如果一个人在春天常常生气,情志不畅就会引发胸闷、心烦、容易发怒、头痛头晕、眼睛发红、牙痛或牙龈红肿、耳鸣、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肝火上炎”导致“气郁化火”引起的。

这样的人在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食物及饮酒,多吃芹菜、苦瓜、野菜,多喝绿茶、菊花茶、莲子心茶,以清肝火。

如果常有手脚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面烘热、脇肋(胸壁两侧)灼热、头晕耳鸣等症状,则是“肝阴虚”,应多喝养阴的鱼汤、甲鱼汤,或海参熬汤,以滋补肝阴。

切勿饮酒,忌食辛辣、羊肉等助火之品,可常服杞菊地黄丸、六味丸。

而出现面目萎黄、指甲色浅淡、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惊易惊、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等症状,则是“肝血虚”的症状,多是由于脾胃功能差或因特殊原因导致失血过多所引起,而影响到肝所主的目、筋、指甲的功能。

在饮食上就要避免过于油腻,以免伤害肠胃之气,应少量多餐。可多进食桂圆、红枣、猪肝、羊肝、排骨汤、乌骨鸡、菠菜等食物。

文章内容部分来自网络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尽快处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7-03 16:03若、只如初见[甘肃省网友]103.226.41.169
    四季养生法让我重新认识了每个季节对身体的影响,学会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真是受益匪浅!
    顶8踩0
  2. 2024-07-03 15:53青石板上的痕[香港网友]202.141.182.228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四季养生法可谓是宝贵的遗产,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顶1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