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寄宿制学校建设目的

2019-03-24 11:45:03
相关推荐

一是整合教育资源。目前,许多乡镇中心校办学经费非常紧张,仅能维持学校基本运转,如果人数很少的教学点费用统筹到乡镇中心校,集中力量办大事,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生服务水平,这对促进农村学校发展、破解办学难题尤为重要。

二是减轻家庭负担。由于生源分散,加上孩子小、少,有的家庭距离学校还远,而且留守儿童居多,需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走路接送,误工误时。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到县城买房、租房,成为专职陪读,造成极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如果乡镇中心校寄宿条件好了,配备生活教师、校医等,全程照顾低年级孩子吃饭、睡觉、洗衣服等,一星期或半个月接送一次,就能真正解决“上学难”问题,让家人安心务工做事。

三是留住农村生源。村级教学点的存在,只是便利了极少数就近入学的孩子,大部分孩子上学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加,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也加速了生源向城区学校聚集,导致了农村学校生源持续萎缩,“城里挤,农村空”现象极为普遍。城区要加快建校速度,想方设法化解大班额,而农村学校建得漂亮,由于生源减少,日渐寂寞萧条。如果乡镇中心校办好了,特别是城区学校无法提供寄宿的情况下,加上均衡招生等中招优惠政策,在乡镇能“上好学”,更容易考取重点高中,家长也就不会舍近求远,农村学校生源自然能留住。

四是破解师资难题。由于大多数教学点位置偏远、生活不便、条件艰苦,与年轻人的理想差距太大,新教师很难“招进来、派下去”。所以,从家庭、生活及个人发展考虑,只怕再硬性的政策要求,再高的农村教师津贴,也难留住他们的心,实非长久之计。无论是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还是新招聘教师,如果到乡镇中心校工作还能接受,集体生活不孤单,安全上也有保障,能发挥其所学特长,在教育教学中找到乐趣、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寄宿制学校建设目的

寄宿制学校所有的制度以服务于住宿学生为原则,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因此,所有制度的体系设计和规则要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在规范学生和教师行为的同时,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而不能生搬硬套地“管”人和“卡”人。

(二)开放民主

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都不可能靠少数人闭门造车就可以完成。只有秉持开放的态度,才能吸纳更多的经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整合制订出更有效的学校制度。

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借鉴吸收国内外学校在寄宿教育制度文化建设上的先进经验,吸收专家学者、全校师生的意见建议。通过开放民主的过程,不仅有助于集思广益,而且表达了对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开放民主的过程可以加深师生对制度的理解,获得深刻的教育,还可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意识。

(三)科学合理

科学性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促使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有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才能依法治校,照章办事,才能做到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学校才会充满活力和生机,富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要使寄宿制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具有科学性,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度应体现学校寄宿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第二,整个制度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制度应是目标明确、程序规范。第四,制度应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科学的管理制度应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

(四)与时俱进

一方面,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检验,以不断修正完善。另一方面,当师生都能根据既有制度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时,原有的制度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又亟须建立更高标准的制度。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完善和适时提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