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大别山养生堂:常用经典方剂

2019-07-26 16:30:37

“常用经典方剂+大别山养生堂”是一家集传统药物治疗和养生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机构汇聚了大量常用的经典方剂,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学著作中的方剂,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这些方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良。同时,机构还将大别山的珍贵中草药资源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打造了独特的养生堂,针对各种亚健康问题和慢性病提供个性化的中药调理方案。机构注重中医养生理念的传承和推广,致力于帮助人们通过中医药的方式实现健康、平衡和长寿。

一,精神神经类癫狂梦醒汤,甘麦大枣汤

二,老人便秘,济川煎顽固性便秘,用升陷去瘀汤和济川煎

三,舒畅脾胃气机用升降散

四,失眠用半夏秫米汤

五,治疗中风面瘫用牵正散

六,治疗小腿抽筋,脚抽筋,缓急止痛,用芍药甘草汤

七,治疗腰腿疼痛,独活寄生汤

八,生化汤治疗妇女产后血虚

九,中暑就用清暑益气饮

十,敛肺驱寒平喘止咳嗽——九仙散

独活寄生汤出自“药王”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其功效为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要治疗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之证。药理提示本方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适用于现代医学的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产后关节痛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

《备急千金要方》云:“夫腰背痛者,皆由肾气虚弱、卧冷湿地当风得之,不时速治,喜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宜急服此方。独活(三两)寄生(《古今录验》用续断)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干地黄、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各二两)上十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方中用独活、桑寄生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当归、芍药补血活血;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扶脾,均为佐药,使气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风湿;又佐以细辛以搜风治风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防风祛周身风寒湿邪。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对风寒湿三气着于筋骨的痹证,为常用有效的方剂。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方独活用量为三两,其余药物均为二两。天津名老中医王士福在《治痹之秘在于重剂》一文中谈到“如疼痛较重,舌苔白厚而滑者加独活一味,此药不但有疏风散湿之功,若用至60克既有镇痛之神效又无副作用。故本方独活必须重用,否则无效。临床学生受锦州中医院著名老中医王忠琪与医友王幸福先生影响,在治疗腰腿痛时视为首选方,药方为独活30-60g、续断30g(因为今之寄生有效者甚少故续断替之)、杜仲30g、元胡30g、牛膝15g、细辛10g、秦艽10g、茯苓15g、肉桂心10g、防风10g、川芎10g、人参10g、甘草10g、当归10g、芍药10g、熟地黄15g。应用时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若腰腿痛日久,加土鳖虫、地龙祛瘀通络,活血止痛;若痹证疼痛较剧者,酌加制川乌、制草乌、乌蛇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若寒邪偏盛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若湿邪偏盛者,去地黄,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

按语:但使用时应注意遇到湿热痹证忌用。

一,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又名甘草小麦大枣汤)

【原文】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组成与用法】

甘草三两 小麦 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功效】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医案】

1.经期过长

初诊:3月30日。李某,18岁,学生,未婚,月经13岁初潮,周期15天~3个月,经期经常过长,7天~3个月不等已经3年多,上次月经12月15日来潮,至2月8日净,此次月经3月4日来潮,至今27天未净,经量先多渐少,经色先鲜红渐淡,心烦。3月25日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15mm,性激素测定: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睾酮、泌乳素均在正常范围。经前、经期无不适,带下不多,纳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法:补养心脾,缓急止血。

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加味。

炙甘草9g 小麦30g 大枣10个 仙鹤草20g 荆芥炭10g 侧柏10g 海螵蛸30g,5剂。

二诊:4月5日。进药4剂,阴道出血已净,心烦亦除,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归脾汤(《济生方》)加何首乌12g、菟丝子12g,7剂。

2.子烦

初诊:3月17日。黄某,25岁,妊娠3月,心烦易怒欲哭半月,头晕胸闷,疲乏多寐,口淡纳可,食后恶心,常有便意,无下腹疼痛,无阴道出血,白带量多,有臭味。舌淡红,苔薄腻,脉细软。

治法:养心清肝,调气化痰除烦。

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合枳实栀子豉汤、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生甘草5g 小麦30g 大枣6个 枳壳5g 炒栀子10g 豆豉10g 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0g 竹茹10g 甘松12g,3剂。

二诊:3月20日。除头晕恶心之外,其余症状均消失,腰痛,舌脉如上。

生甘草5g 小麦30g 大枣6个 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0g 竹茹10g 枳壳5g 菖蒲6g 太子参12g 藿香5g 甘松12g,7剂。

3.妊娠便秘腹胀

初诊:2月17日。朱某,27岁,孕近3月,小腹胀痛明显4天,矢气下则宽,大便秘结,数日一行,唯以进食大量香蕉,来通利大便,致使胃腹不舒。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润燥,调气运便。

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加味。

小麦60g 生甘草6g 大枣5个 生白术30g 火麻仁10g 淮山药15g 槟榔5g 木香5g 天仙藤10g,4剂。

二诊:2月21日。大便已顺,腹胀明显减轻,嘈杂易肌,有痰。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扁豆20g、薏苡仁20g,4剂。

4.妊娠便秘

初诊:6月2日。徐某,28岁,妊娠3.5个月,便秘加重3个月,服用中药或使用开塞露后,大便3~4天一解,先硬后溏,胃脘或觉隐痛泛酸,嗳气,口干而淡,纳欠。就诊时大便3天未解。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健脾养血,润燥运便。

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加味。

炙甘草8g 小麦60g 大枣10个 甘松10g 佛手8g 炒白芍12g 桑椹子20g 何首乌20g 生白术45g,4剂。

二诊:6月7日。服药一剂,大便即正常,每日一解,质中,其余症状也随之消失,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5剂,以巩固疗效。

5.胎动不安

初诊:3月14日。张某,28岁,妊娠7个多月,近来大便秘结,努责后阴道2次出血,量少,色鲜红,伴腰部酸痛,小腿转筋,纳可,夜寐欠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血润燥。

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

生甘草6g 小麦60g 大枣6个 白芍20g 桑椹子20g 何首乌15g 熟地12g 淮山药30g 生白术20g,3剂。

二诊:3月21日。大便正常,阴道出血未再出现,寐差,舌脉如上。

治法:养心安神。

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芍药甘草汤加味。

生甘草6g 小麦60g 大枣6个 酸枣仁20g 川芎5g 知母10g 茯苓10g 夜交藤20g 淮山药30g 白芍20g,5剂。

5. 脏躁

初诊:1998年2月18日。孟某,40岁,1995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切术后已经绝经,近来心烦欲哭,寐差头胀,眼球疼痛,恶心纳欠,口苦,面部阵阵潮红,盗汗。促黄体生成素5.24IU/L,促卵泡生成素4.81IU/L,雌二醇122.5ng/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肝和胃,养心安神。

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合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味。

生甘草5g 小麦30g 红枣5个 黄连3g 半夏10g 茯苓10g 枳壳8g 竹茹10g 陈皮8g 合欢花10g 酸枣仁10g 甘松10g 龙齿15g 鸡子黄(冲)1个,3剂

灵芝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吞服。

二诊:1998年3月13日。服药之后上述症状悉数消失,至今未再复发。

7.更年期综合征(潮热出汗)

初诊:3月3日。林某,45岁,潮热盗汗,蒸蒸汗出已数月,情绪波动明显,睡眠差,夜间尿频,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养心安神,平肝潜阳。

方剂:甘草小麦大枣汤合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甘草9g 小麦30g 大枣6个 龙骨20g 牡蛎20g 龟版胶(烊冲)10g 淮牛膝12g 代赭石12g 天门冬12g 玄参10g 白芍12g 青蒿10g 白薇10g 鳖甲15g,5剂。

五倍子20g研极细,水调敷脐。

二诊:3月12日。用药之后,上述一切症状均消失。

【按语】

甘草小麦大枣汤由甘草、小麦、大枣三味甘药组成,药味极简,是一张味甘的食疗方。《素问·藏气法时论》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大枣味甘能补脾胃缓诸急,《灵枢·五味》有“心病者,宜食麦”之谓,小麦养心肝而止躁,诸药皆取其甘能缓,以缓心肝之急。

案1为经期过长,因为学习压力过重引起,故有心情烦躁的临床表现。《素问·评热病论》曰:“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故心病可以影响月经,出现月经延期或闭经,同样心病也可以导致崩漏或者经期过长。该案由心病引起的经期过长,故仍当从心论治。通过甘草小麦大枣汤的养心缓急法,使经血迅速得到控制。

案2为子烦,证由阴血荫胎,血不养心,心阴不足,肝气阻滞,肝火上炽所致,《诸病源候论》称此病为:“脏虚而热,气乘於心……停痰积饮”之故,故以甘草小麦大枣汤养心阴,枳实栀子豉汤合温胆汤,以调气化痰宣膈,清热安神。

案3、案4为妊娠便秘,妊娠便秘用甘草小麦大枣汤可获明显疗效,此为临床一得。妊娠阴血养胎,肠失濡润,或胎儿渐大,气机不利,推动无力,致使大便秘结,甚者因努责过甚而致出血胎堕,然此便秘者,非承气汤之实热为患可比,故不用承气辈。张从正对此提出“以食疗之,用花硷煮菠菱葵菜,以车前子苗作茹杂,猪羊血作羹”,足见攻下派代表对此症用心之良苦。我则用甘草小麦大枣汤这一食疗方补脾胃润肠燥。《本草纲目》小麦条称“生食利大肠”,证实小麦具有润肠功效,其实小麦熟食同样可以润便。对于肠虚燥秘者,余于处方中每以小麦佐之,屡试不爽,但用量宜重。案3因同时有气机阻滞的现象,故除加用火麻仁、淮山药通润大便之外,还用槟榔、木香、天仙藤调理和胃;案4因有胃脘疼痛,除加用桑椹子、何首乌、生白术通润大便之外,还加甘松、佛手、炒白芍以调气止痛。对于便秘来说,调气药物的使用,也非常重要,可以起到舟楫的作用。

案5虽为胎动不安,但咎由便秘所致,故此时止血并非治本,只要大便顺畅,出血自然而止。故仅用甘草小麦大枣汤加白芍、桑椹子、何首乌、熟地、淮山药、生白术,使便润自下即可。这就是遵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治病必求于本”之旨。

案6为脏躁,同时见有寐差头胀,眼球疼痛,恶心口苦,面红出汗等现象,患者除心阴不足之外,还有肝火上炎,肝胃不和的现象。故以甘草小麦大枣汤合黄连温胆汤治疗,加合欢花、酸枣仁、甘松、龙齿、鸡子黄安神定志。方中黄连合鸡子黄,寓黄连阿胶汤之意,以此方能治“心中烦,不得卧”也。

案7为更年期综合征,该病在老年妇女之中非常多见,多由阴份不足,不能镇摄浮阳之故。故甘草小麦大枣汤养心阴,镇肝熄风汤加白薇、鳖甲凉血养阴潜阳。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功具收敛止汗作用,《本草纲目》引《集灵方》有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治疗自汗、盗汗的记载,并称“甚妙”,该案之用,即本于此。

关于甘草小麦大枣汤有人作了这么一个实验,通过观察雌性小鼠子宫重量及去卵巢小鼠阴道角化细胞,未发现本方对实验动物性腺有影响,提示本方没有雌激素活性。但是另外的临床实验却观察到本方的雌性激素样作用,对女性患者进行阴道细胞学检查,结果表明本方有雌性激素样作用,能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对更年期妇女因雌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烘热出汗等症状有控制作用。还有实验证实,复方甘麦大枣汤能明显增加雌性小鼠的子宫重量。对于此类迥然不同的实验结果,临床工作者还应本着重视临床疗效,不依赖实验室结果,开展临床工作。

癫狂梦醒汤

人们常常都觉得“神经病”是骂人的,实际在医学上,的确有“神经病”(准确的讲应该是“精神类疾病”)。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的“生铁落饮”就是现存最早的一个治疗“神经病”的方子。在古代,医生们把其中一类“神经病”称之为“癫狂”。不过,癫狂二证又各有不同,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而狂病则相反,主要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然而,在临床上,这两者虽然是两个极端,但是却又不能截然分开,且时常能相互转化,所以常以“癫狂”并称。

在古老的《黄帝内经》里,用生铁落饮可以治疗因郁怒伤肝而致的癫狂之证,但是方药来源极其有限,所以后世医家运用的比较少。所以,千百年来,对于癫狂之证的治疗属于比较稀缺的。直到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出现,他创造性的发明了活血化瘀疗法,并为此创制了一个神奇的配方,专治癫狂这类疑难杂症。这个配方就是大名鼎鼎的癫狂梦醒汤。

癫狂梦醒汤,光听这名字就十分霸气,专治癫狂一证的,临床上常以哭笑不休、骂詈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为特征,王清任认为这是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相顺接,宛如做梦一般。所以,王清任用癫狂梦醒汤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从这个“梦”中醒来,后世医家也常运用本方,确有出奇制胜之效。

那么,癫狂梦醒汤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呢?据《医林改错》记载,全方由“桃仁八钱,柴胡三钱,香附二钱,木通三钱,赤芍三钱,半夏二钱,大腹皮三钱,青皮二钱,陈皮三钱,桑白皮三钱,苏子四钱(研),甘草五钱”等12味药组成。具体作用是活血祛瘀、降气逐痰。尤其适用于气血凝滞、痰气郁结,气、血、痰三者互结的癫狂证。

癫狂梦醒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呢?主要还是在于配伍之妙。全方以桃仁为君药,主要起到活血逐瘀、引血下行的作用。以赤芍、半夏、紫苏子为臣药,主要起到活血祛瘀、祛痰化浊的作用。以木通、大腹皮、陈皮、桑白皮、青皮、柴胡、香附为佐药,其中木通主要起到活血通脉的作用,大腹皮、桑白皮、陈皮主要起到化痰泻浊、降气散结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主要起到疏肝解郁、行气散结的作用。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这个秘方的奇妙之处在于,君药桃仁不仅能够活血化瘀,还能把瘀血引入从下而行;佐药木通主要作用有三,一是清解气郁所化之火,二是利湿消痰,三是具有通窍的作用;佐药大腹皮、陈皮、桑白皮,不仅能够化痰泻浊,还能降痰浊引入从下而出;佐药柴胡与陈皮,一升一降,可以调理全身气机。足见王清任在创立这个方剂时的用心良苦。

王清任创立癫狂梦醒汤之后,后世医家对这个方剂的运用也十分广泛,现代研究发现,这个方剂的作用很多,现代常用于治疗狂症(精神分裂症)、癫症(癔病)、痫症(癫痫发作)、厥症(气厥、血厥)、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痉挛、脑栓塞、老年性痴呆等疾病。是一个集化瘀、行气、祛痰为一体的经典良方。尤其是遇到情志不舒、病程日久所致的痰瘀交阻而不得解,且用其他方剂没有效果时,可用本方加减,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而且,王清任创立的这个癫狂梦醒汤,还不仅仅可以用于抑郁、老年痴呆、癫痫等精神系统疾病,还能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也能治疗呃逆、鼓胀等消化系统疾病,更能治疗女性绝经前后诸证等妇科疾病,是一个多面手的活血化瘀良方。但它最主要、最重要的还是对于精神类疾病的“解控”,如果能够好好运用,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便秘济川煎

老年性便秘多为虚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便秘都要通过泻药来解决,进补也是解决便秘的方法之一。那么有人就要问了,吃进去的都拉不出来还要进补,这不是雪上加霜的做法吗?

柳东杨表示,这样的做法对于常人可能难以理解的,但中医认为“肾司二便”,老年人的肾气相对衰弱,各种脏器功能也下降,更容易形成便秘。常表现为大便干涩难解、畏寒喜暖、腰膝酸软等脾肾阳虚症状,当然也会有气虚、血虚等问题。所以也就有用中医补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做法。

中医推荐

柳东杨介绍,便秘的补益疗法当然会多用到补益药,推荐以下的常用处方供老年人参考使用。

处方名称:济川煎

组 成:当归10克、牛膝15克、肉苁蓉30克、泽泻10克、升麻5克、枳壳15克。

用 法:水煎空腹时温服。

功能主治: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老年人脾肾阳衰,津液不足之便秘。

中医常识

通便蔬果用温性

为了解决便秘问题,有些人喜欢吃大量的蔬菜、水果,这在很多的报道中也被多次提及,但是事实上中医习惯将药物以及食品分为寒凉、温热两性,以便不同体质的人使用,在药物起效的同时不会对其他方面造成伤害。

柳东杨提醒,从中医角度年,水果多数属寒凉,老年人便秘多属于虚症,过多食用凉性蔬菜、水果反而加重肠胃的负担,引起胀气、腹痛等不适。便秘的老人应该减少进食梨、香蕉、黄瓜、冬瓜、橙子、西瓜等寒凉的果蔬,多吃温阳食物,如核桃、肉苁蓉、羊肉、羊肾、狗肉、韭菜等都是具有温阳作用的食物。

此外,便秘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适当增加如山药、玉米、糯米、红枣、蜂蜜、桑椹子、黑芝麻、松子等具有益气养血、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在进补强身的同时也能泻得更轻松。

专家提醒

便秘小心是大病

老年人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有时粪便并不干结,排完后还有残留感。老年性便秘主要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器质性便秘是因消化道肿瘤、肠粘连、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的肠道梗阻;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也查不出明确病因的便秘,是老年人便秘最常见的类型,中医针对的主要是功能性便秘。

柳东杨提醒,经常性便秘的老人家要先去医院做胃肠道检查,排除器质性便秘,特别是排除肠道肿瘤,需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此外,老年人要慎用泻药。老年人便秘与肠蠕动功能减弱有密切关系,依赖泻药的后果可能是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应激性降低,导致肠蠕动更加无力、肠道更加干燥,甚至导致结直肠黑变病。

三,升降散

升降散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凡以气机升降失常为主,且火热偏盛的病证,无论火热证、痰湿证、水湿证,气滞血瘀证、食积证等,无论表证、里证或表里同病,均可酌情运用。目前,市场上尚无以升降散为来源的中成药,如果对本方进行开发,相信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本文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药系副教授)

来源】《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组成】白僵蚕(酒炒)6克 全蝉蜕(去土)3克 姜黄(去皮)9克 川大黄(生)12克

【用法】共研细末,和匀。据病之轻重,分2~4次服,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升降散

【别名】赔赈散、温证解毒散

【来源】《伤暑全书》卷下。

【组成】白僵蚕(酒炒)2钱,全蝉蜕(去土)1钱,川大黄(生)4钱,广姜黄(去皮,不用片姜黄)3分。

【主治】温热、瘟疫,邪热充斥内外,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头面肿大,咽喉肿痛,胸膈满闷,呕吐腹痛,发斑出血,丹毒,谵语狂乱,不省人事,绞肠痧(腹痛),吐泻不出,胸烦膈热,疙疸瘟(红肿成块),大头瘟(头部赤肿),蛤蟆瘟(颈项肿大),以及丹毒、麻风。

【制法】上为细末,合研匀。

【用法】病轻者分4次服,每服重1钱8分2厘5毫,用冷黄酒1杯,蜂蜜5钱,调匀冷服,中病即止。病重者与3次服,每服重2钱4分3厘3毫,黄酒1杯半,蜜7钱5分,调匀冷服。最重者分2次服,每服重3钱6分5厘,黄酒2杯,蜜1两,调匀冷服。如1-2帖未愈,可再服之,热退即止。

禁忌

服药后半日不可喝茶、抽烟、进饮食。若不能忌,即不效。

方论

《伤寒瘟疫条辨》: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故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从治膀胱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散逆浊结滞之痰也;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性温,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亢盛之阳,非此莫抑;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令饮冷酒,欲其行迟,传化以渐,上行头面,下达足膝,外周毛孔,内通脏腑经络,驱逐邪气,无处不到;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附注

赔赈散(《伤寒温疫条辨》卷四引《二分晰义》)、温证解毒散(《羊毛瘟症论》卷下)。炼蜜为丸,名太极丸。

本方药仅四味,其中僵蚕、蝉蜕袪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宣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邪热、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又加黄酒为引,蜂蜜为导。两两相伍,一升一降,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和,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杨栗山云:「名曰升降,亦(表里)双解之别名也。」(《寒温条辨》)因之命名「升降散」

四,失眠用半夏秫米汤

曾绍裘——加味半夏秫米汤(三合汤)治疗失眠 (-09-19 08:47:13)转载▼

标签: 失眠症秘方 半夏汤 《本草纲目》 秫米(高粱米) 三合汤

组成:

法半夏12克、高粱米30克、夏枯草10克、百合30克、酸枣仁(炒)10克、紫苏叶10克。

组方义理:

系以《内经》半夏汤为准绳。不寐之主要病机为阴阳盛衰,升降出入失调。半夏固有和胃化痰之功,但在此方中主要作用是交通阴阳,使阳入于阴而寐,半夏汤之秫米,即今日之高粱,其汁浆稠润甘缓,不仅能调半夏之辛烈,且据《本草纲目》记载,犹能治阳盛阴虚、夜不得寐,取其利阴气而利大肠,大肠利则阳不甚矣。加夏枯草、枣仁,自命为“二合汤”。盖夏枯草配半夏名“不睡方”。考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能以阴治阳。肝藏血、藏魂,肝血既足,肝阳不亢,则肝魂自守,自然能寐。再加百合、苏叶,自命为三合汤。张志聪《侣山堂类辨》曰:“见百合花朝开夜合,紫苏叶朝挺暮垂,因牾草木之性,感天地之气而为合开者也。”

案例

伍XX,男,51岁。自述起病不寐,逐渐加重,甚至通宵不能瞑目。届时已八月,伴见自汗戢戢,食欲不香,时时涎沫。因不寐既久,精神日益倦怠,耳鸣头晕,脉象沉缓,舌质正常,舌苔卜白,曾先后服用温胆汤、养心汤及桂枝龙牡汤等镇静安神之剂,迄无效验。窃思:头晕不食而吐涎沫,乃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故,自汗如注,系阴阳不交之象 。从其伴随症状分析,不寐之因,端在阴阳失调。治法:宜调和脾胃,交通阴阳,以半夏秫米汤为首选。因疏本方重加百合:棨

法半夏12克,秫米(高粱米)30克,干百合30克。水煎服。

当晚即能安睡,但汗出仍多,原方重加茯苓,其汗亦止,自此食纳有加,精力日益振作而出院。

五,治疗中风面瘫用牵正散

牵正治面瘫,散剂优于汤

面瘫一症,习医者皆知牵正散为其主治之方。笔者认为,运用散剂似乎效果更佳。方者,药方也;剂者,调剂也。“方”和“剂”连用之根本含义在于群药相并、调和所宜。由于方剂药物构成及相互之间反应的复杂性,组方相同、剂型不同的药,效果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临床上时有用方相类,剂型不同而疗效相差悬殊的情况。

故《圣济经》云:“治内者,自内以达外,汤醴丸散之类,治外者,由外而通内,膏熨蒸浴粉之类。”临床工作中剂型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变化的需要,“因病而设,因证而别”,果能如此,则屡能中的。

现代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宜散方采用散剂,以超乎寻常的偏小剂量可以取得与全量汤剂相当的临床疗效,特别是有些宜散方采用散剂具有同方汤剂不可替代的临床功效。

李东垣说:“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神农本草经·序录》就已经明确记载:“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这一论述精辟地概括了中药剂型选择必须遵循中药药性的根本原则。

名医蒲辅周认为近代以来,散剂这一传统治疗方法,被许多临床医师忽视,许多疗效卓著的宜散方,如玉屏风散、异功散等,也改为大剂量汤剂煎服,实在大非所宜。在当前生药紧缺的情况下,使用散剂可比同一处方下的汤剂节约药材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也为病患减少不少费用。前人之所以创制散剂这一剂型,是由于反复实践的结果,是前贤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笔者曾治一张姓小女,12岁,9月2日就诊。初时,家属发现其儿谈笑时嘴角歪向一侧,遂于当地医院诊治。医院查体示右侧眼睑不能完全闭拢,额纹及鼻唇沟消失,不能鼓腮吹口哨,刷牙漏水,咀嚼不便。追问病史,患儿2周前曾患“感冒”。遂诊断为“特发性面瘫”。予西医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一周未有寸效,遂加用糖皮质激素继续治疗一周仍罔效。期间同时以针刺治疗七八日,因患儿年幼惧怕针刺后遂告停。

患儿家属担心病情,遂转诊于当地老中医治疗,处以牵正散加防风、秦艽、白蒺藜、黄芪、太子参、当归之属祛风通络扶正之法,同时嘱鲜黄鳝血每日涂敷于患处,治疗半月余,仍未显效。无奈之下欲转诊于省级医院。家属无意间与余谈及,余遂曰:“可取处方一睹否?”阅罢予以四诊,患儿面证如前,纳寐佳,舌淡紫苔薄白,脉浮细。

问:“愿意再试中药否?”

答:“再试当否?”

余对曰:“可试三五日。”

散剂处方:白附子12g,白僵蚕15g,全蝎9g,蜈蚣1条。共研粉,早晚各服3g,以汤药送服。

汤剂处方:桂枝9g,赤芍6g,炙草5g,川芎6g,白芷5g,葛根12g,升麻6g,羌活6g,大枣12枚,生姜3片。5剂,水煎服,日一剂。

患儿家属三日后喜而来告,面证已愈大半,遂嘱继续原方服药。一周后竟获全效。【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

六,治疗小腿抽筋,脚抽筋,缓急止痛,用芍药甘草汤

生白芍20克,生甘草10克

芍药甘草汤不仅能治脚孪急,凡因跌打损伤,或睡眠姿势不正,因而腰背有筋牵强者,本汤治之同效。余亲验者屡,盖其属于静脉瘀滞一也。缘动脉之血由心脏放射于外,其力属原动而强,故少阻塞。静脉之血由外内归于心脏,其力近反动而较弱,故多迟滞。迟滞甚者,名曰血痺,亦曰恶血。故《本经》谓芍药治血痺,《别录》谓芍药散恶血。可知千百年前之古语,悉合千百年后之新说,谁谓古人之言陈腐平?­

曹颖甫曰:辛未之秋,予家筱云四弟妇来诊,无他病,惟两足酸疼,拘急三年矣。其子荫衢问可治与否,予告以效否不可必,药甚平稳,不妨姑试之,乃为用赤、白芍各一两,生草八钱。至第三日,荫衢来告曰,服经两剂,今已行步如常矣。而佐景所用,效如桴鼓者乃又如此,此可为用经方者劝矣。­

芍药一味,李时珍《本草》所引诸家之说率以为酸寒。历来医家以讹传讹,甚有疑桂枝汤方中不应用芍药。予昔教授于石皮弄中医专校,与马嘉生等向药房取赤白芍亲尝之。白芍味甘微苦,赤芍则甚苦。可见本经苦平之解甚为的当。予谓苦者善泄,能通血络之瘀,桂枝汤为解肌药,肌腠为孙络所聚,风袭肌理则血液凝闭而不宣,故必用芍药以通之。然予说但凭理想,今吴生凝轩乃有芍药活静脉之血一解,足证予言之不谬。读《伤寒论》者可以释然无疑矣。­

1.足肿痛:四嫂,足遇多行走时则肿痛而色紫,始则右足,继乃痛及左足,天寒不可向火,见火则痛剧,故虽甚恶寒,必得耐冷,然天气过冷,则又痛,晨起而肿痛止,至夜则痛如故。按历节痛足亦肿,但肿常不退,今时有退者,非历节也,惟痛甚时筋挛。用芍药甘草汤以舒筋。赤、白芍各1两,生甘草8钱,2剂愈。 ­

2.转筋:贾某某,男,53岁,左腨经常转筋,多在夜晚发作,发时腿肚聚起一包,腿不能伸直,患侧拇趾也向足心抽挛,疼痛难忍,脉弦细直,舌红绛少苔。此为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细急所致。用白芍24g,炙甘草12g,四剂愈。 ­

3.舞蹈症:覃某某,女,11岁,手足不断舞动,行走摇摆不稳,双手持物不牢,面部呈鬼脸样动作,舌不断伸缩,头部摇晃,烦躁不安,舌淡苔白,脉弦细,有膝关节疼痛史,诊为小儿舞蹈症。系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治宜滋阴养血,缓急解痉。拟芍药甘草汤:芍药30g,甘草30g,水煎服,7剂愈。 ­

4.胃扭转:孙某某,女,38岁,胃脘胀痛20多年,后伴发频繁呃逆,大声嗳气,每年复发2~3个月,近一年加重,呈持续状态,不能右侧卧,查上消化道未见器质性病变,胃呈扭曲状,诊为胃扭转。用芍药20g,甘草20g,日1剂,浓煎取汁,日服3次。服药后第1天,诸症减,续服20余剂痊愈,查胃形态恢复正常。 ­

5.过敏性肠炎《辽宁中医杂志》(1981;4:25):范某某,男,成人,腹痛,腹泻绵绵不愈,诊为过敏性肠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小弦,腹痛,按之则舒。此乃肝脾不和,脾气滞结,脉络不行,治宜调肝和脾。方用芍药甘草汤:生白芍30g,生甘草15g,服4剂痊愈。 ­

6.顽咳:李某某,男,55岁,咳嗽少痰,郁郁微烦1年余,食纳一般,二便调,舌边尖红赤,少苔,脉沉弦细稍数,曾服二陈汤、上嗽散、九仙散等无效。据其证见郁郁微烦等,试以肝火犯肺论治。方用芍药甘草汤:白芍30g,甘草20g,日服一剂水煎取汁200ml,一日3次,服5剂愈

八,生化汤治疗妇女产后血虚,阳虚

生化汤是妇女产后的常用方剂,某些地区习惯将此方作为产后必服之剂。中医认为,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本方能化淤生新,所以名为“生化汤”。

来源 清代著名医家傅山的《傅青主女科》。

方药组成 全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6克,干姜(炮黑)2克,炙甘草2克。

用法 一般是从产后第3天开始,水煎服,或酌加黄酒同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续服用3~7剂即可。

功效 养血祛淤,温经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生化汤有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抗血栓,抗贫血,抗炎及镇痛作用。

主治 产后血虚受寒,淤阻胞宫所致腹痛。临床表现为产后恶露(产后排出的带血分泌物)不能流出,小腹冷痛。

中医认为由于分娩时失血耗气,所以产后多血虚,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淤,容易致使恶露不能畅行,淤血凝滞,引起小腹冷痛。这种产后腹痛是因血虚、血淤夹寒引起的,在治疗上,用药的基本原则应是补虚、化淤、散寒,生化汤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的。

补虚,化淤,散寒生化汤中当归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温经祛寒,化淤生新,正合病机,且在方中用量最大,为方中主药;川芎,辛温走串,不仅能活血化淤,又能行气,为“血中气药”;桃仁能活血化淤;炮姜辛温,能入血散寒,温经止痛,又兼有止血作用;炙甘草能益气健脾,又能协调药性;黄酒能温通血脉以助药力。诸药相配共成养血祛淤、温经止痛之剂,可补虚、化淤、散寒,从而达到化淤止痛的治疗目的。

补不留淤,活不伤血

妇人产后,体质多虚寒,出血与淤血多并存。对产后寒凝血淤腹痛之证,若单纯或过量应用温热、活血化淤之药,恐有耗气伤血之虑。所以本方虽重在温通化淤,但其药物配伍特点为“温中寓补,补中寓通,通中寓塞”。炮姜、甘草、当归同用,是温中寓补;当归、桃仁、川芎同用,是补中寓通;川芎、桃仁、炮姜同用是通中寓塞(止血)。生化汤兼顾了产后体质虚寒,出血与淤血并存的病理机制,补不留淤,活不伤血。

应用要点

生化汤加减常用于治疗产后疾病,如胎盘残留、人流及引产等阴道出血,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尿潴留,产后缺乳;及妇科疾病,如宫外孕,输卵管梗阻不孕症,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等。但临床应用本方,必须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指导,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加减应用,绝不可以现代医学病名为依据选用生化汤。应用要点:小腹冷痛,恶露不行。

【注意事项】

血热挟淤者忌用。

本方是为产后血虚受寒淤阻胞宫而致小腹冷痛者而设,不可作为产后常规用药。

清代《医宗金鉴》书中亦记载有生化汤,由当归、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姜炭组成,活血化淤力量较强,治疗产后因淤血而致腹痛,发热者。与傅山的生化汤治疗产后血虚受寒淤阻腹痛者不同,临床应用需加以区别。

提醒

妇女产后初期,下腹和腰部会出现轻微的疼痛,同时阴道会有一些血液、坏死组织及黏液等排出,称为“恶露”。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若“恶露”排出无异常,产妇没有必要服用生化汤。

若产后恶露不能排出或量少,或色紫暗夹有血块,或出现腹痛、发热等症,中医称为“恶露不下”。这时,应及时到医院查找原因,做针对性治疗。

如经检查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的产妇,经中医辨证属于血虚、血淤夹寒引起的产后腹痛,可用生化汤。生化汤药性偏温,应在医生指导下随证加减、对证施药。产妇不分寒热虚实,盲目服用生化汤的做法,不宜提倡。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大别山养生堂:常用经典方剂,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