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孩子的同情心和“利他”行为从何而来

2016-12-30 11:03:24
相关推荐

与其浪费钱把宝宝送去早教机构学习,不如父母们自家在家手把手教,小编下面给大家讲解讲解孩子的同情心和“利他”行为从何而来。

细心的儿童心理学家们常常发现:一个十几个月的幼儿听到一个婴儿在哇哇大哭时,会马上快步上去往他手里塞上一块饼干。如果无济于事,婴儿还在哭泣,幼儿也就跟着哭泣起来,并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婴儿的头部,最后他把自己的妈妈找来,拉起妈妈的手放到婴儿的额上。心理学家们认为,这就是婴儿早期的同情心,或称为“移情”能力,即把自己的感情转移运用到他人身上。如果注意爱护和培养,这种单纯而又可贵的同情心就会发展成为利他主义的思想感情。多给孩子补“心理营养”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霍夫曼分析说,婴儿对别人的忧伤表现出同情,是因为他们还不具有“我自己”的观念,他们把自己的忧伤和别人的忧伤混淆在一起。1岁左右,幼儿开始认识到别人和自己的区别,但仍然对别人的感情状态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认为能使自己高兴和满足的事情也会使别人高兴,用自己喜欢的东西试图使别人高兴和喜欢起来。到2岁多,孩子开始感觉到别人的痛苦不像自己的,至少不完全是自己的痛苦。因此,他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千方百计想办法,试着用各种办法使别人高兴起来。同时,嫉妒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利他感情的培养与环境的关系也很大,这是一些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证明的。母亲善于用事实对孩子进行直观的利他主义思想教育,她的孩子就会以母亲为榜样,关心别人。比如,一只小花猫钻在一堆棉纱团里出不来,左抓右挠,喵喵乱叫,母亲见状就赶快走上去把棉团清理一下,把小猫抱出来。孩子看到这一切就会受到启发和教育,以后他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处处关心他人。如果他看到一个婴儿躺在床上哇哇大哭,想要玩具又够不着的时候,他就会立即走上前去把玩具递给他,说不定还会安慰几句。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母亲感情上过于严厉和强烈,可能会使自己的孩子产生忧虑心理和具有侵犯性。要让孩子学会原谅

因此,婴幼儿的利他思想是可以培养并使之成熟的,同时也是很容易在处于萌芽状态就被扼杀殆尽的。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