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面对孩子的恶作剧你该怎么办

2019-01-08 12:57:44

早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下面小编向大家介绍下面对孩子的恶作剧你该怎么办?,刚做父母的快来了解下吧~

一个星期天,宝宝的妈妈有事要去同事家。宝宝缠着要一同去。妈妈因为路远而把宝宝留在家里。回来后,家里却不见了宝宝。妈妈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地边喊边找,惊动了邻居的爷爷奶奶,大伙一起找呀、喊呀,可就是不见宝宝的踪影。而当妈妈心急如焚,精疲力尽时,宝宝却若无其事地从大衣橱里走了出来,看着大伙哈哈大笑。

宝宝的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恶作剧,诸如此类的还有把水倒在火炉里浇灭炉火;故意把大人关在门外而不开门等等也都是恶作剧行为。

对待这种行为家长有以下几个观点

观点1 弄清情况冷处理,熄灭孩子恶作剧的“热情”。

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一般比较机敏,大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通常他们并无恶意,仅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逗人一笑,我的孩子就是这样。有一次,他把一根鸡毛插在我大衣的帽子里,不知情的我来到单位,被同事发现。我想到一路上行人看见我插着鸡毛满街走,真是很尴尬。回到家,儿子看见我帽子里的鸡毛没有了,急着问我:“妈妈,今天有什么事吗?”我佯装什么也不知道,儿子一直追问,我一直回避。他感觉很无趣,第二天,他又把鸡毛放在我的帽子里,我依然当做什么事也没有一样。几次之后,他再也不把鸡毛插在我的帽子上了。所以,面对孩子的恶作剧,家长不妨试用一下“冷处理”,不要和孩子计较。一段时间以后,孩子自己感到无聊,慢慢就会改了这个毛病。

(11岁男孩的母亲 金惠惠)

观点2 分清原因,对症下药。

女儿喜欢藏大人的东西。有一次,她把我的手表藏起来了。看我着急的样子,她主动来问我:“妈妈,你的手表呢?”我告诉她,手表被大灰狼拿走了。她不做声,我接着说,“不过,一会儿兔宝宝会帮我去找回来的。”过了一会儿,她跑来和我说:“妈妈,你的手表在这里呢!”我故作惊讶地说:“啊,兔宝宝真好,真乖,我们宝宝和兔宝宝一样好,是吗?”她点点头。看着孩子那双清澈的眼睛,我不禁想到:孩子都有着渴望被重视、被关心的心理需要,恶作剧有时便成为他们引人注意的手段。所以,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一种好办法。

(7岁女孩的母亲 贺 凌)

观点3 体验后果,让孩子增长记性。

我认为有的孩子之所以爱搞恶作剧,是由于孩子往往在有意无意地捉弄别人的行为中体会到了所谓的“有意思”、“好玩”。我觉得教育孩子时,让孩子适当体验一下被捉弄的感觉,这比单纯说教的效果有时要好一些。我的儿子在学校经常把同学关进卫生间,老师和我一起教育他多次,效果不明显。为了惩罚他,有一次,我故意把他反锁在卫生间,任他怎样敲门哭喊,我都不理睬。

儿子哭着说:“爸爸,我以后再也不把同学关进卫生间了。”我让他通过亲身经历,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正像他不愿成为被戏弄的对象一样,别人也没有理由去接受他的恶作剧行为。孩子从此收敛多了,现在再也不捉弄同学了。

我认为有的孩子之所以爱搞恶作剧,是由于孩子往往在有意无意地捉弄别人的行为中体会到了所谓的“有意思”、“好玩”。我觉得教育孩子时,让孩子适当体验一下被捉弄的感觉,这比单纯说教的效果有时要好一些。我的儿子在学校经常把同学关进卫生间,老师和我一起教育他多次,效果不明显。为了惩罚他,有一次,我故意把他反锁在卫生间,任他怎样敲门哭喊,我都不理睬。

儿子哭着说:“爸爸,我以后再也不把同学关进卫生间了。”我让他通过亲身经历,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正像他不愿成为被戏弄的对象一样,别人也没有理由去接受他的恶作剧行为。孩子从此收敛多了,现在再也不捉弄同学了。

观点4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的孩子以前在发脾气时要扔东西。开始的时候她不是故意的,当她看见大人们着急的样子,她觉得很有趣,就变成故意的了,一不高兴就乱扔东西。有一次,她又在乱扔东西,我气极了,就和她一起扔玩具。看到我也扔玩具,她呆住了,我又二话不说,拿起扫把要把玩具扫掉,并对她说:“你既然不要玩具了,那它们就变成垃圾了,妈妈就扫掉它们。”她急了,连哭带喊:“我的玩具,我的玩具!”我明确地告诉她,让她整理好玩具,她哭着说:“妈妈和我一起整理。”于是我和她一起把玩具整理好。事后,我看她情绪稳定了,就对她说:“玩具是陪你一起玩的,你这样对待它们,它们会伤心的。妈妈扔你玩具的时候,你感到很伤心,也很难过。那你想想,你扔东西的时候,妈妈的心情怎样呢?”经过几次反复后,孩子扔东西的次数逐渐减少了,现在她再也不乱扔东西,也知道整理东西了。

(7岁女孩的母亲 李 萍)

观点5 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恶作剧。

我的孩子很顽皮,有时候在学校把同学的帽子或铅笔藏起来,有时候在家里的钢琴盖上撒糕点屑。我开始很恼火。在我责问他的时候,孩子反而笑嘻嘻地说:“爸爸,我藏一会儿就给他了。”“爸爸您瞧,我把我最喜欢的东西与您心爱的钢琴放在一起了。”我明白了,孩子这种“恶作剧”有时是好奇,有时仅仅是出于一种“爱”的表示,只是方法有待于改进而已。我没有责怪,只是轻轻告诉他,不要把糕点渣撒在钢琴盖上,可以放在盘子里。不要把同学的东西藏起来,同学会着急的。在我的关注下,孩子虽然还是那么顽皮,但没有再搞像这样的“恶作剧”了。

处理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时,家长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从品德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孩子的恶作剧行为。恶作剧行为往往是孩子无意间偶然的灵机一动,并不是其品德意识直接而真实的反映。但不重视它,任其发展,也将养成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处理这类问题的立足点。

2、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恶作剧的后果,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意识。恶作剧是一种非理智行为,其后果总是事与愿违。家长要向孩子讲明其危险,引导孩子认识这种行为不光对孩子自身有一定的危险,而且给他人也带来一定的损害,从而教育孩子从小树立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3、要认真分析恶作剧的动机,注意区别对待。孩子恶作剧的动机有所不同,有的是对家长未满足其要求的报复,有的是出于对事物的好奇,也有的是认识上的局限,等等。因此,不可一概而论,而要区别对待,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引导的要引导,该教育的要教育。

4、发现孩子恶作剧时要及时处理,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同时要讲究场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乐于接受。

当一个新生命来到家里时,新爸新妈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为什么宝宝哭闹,为什么宝宝粘人,为什么宝宝乱撕东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了面前。

在早教过程中,爸妈一定要了解宝宝行为的含义,才能给宝宝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说到笑,不少父母仅仅看成是孩子活泼、健康的表现。科学家却独具慧眼,看到了笑的更深层意义,那就是与智力发育的关系。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专家新近报告,爱笑的孩子多较聪明,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更早,次数也更多。由此启示人们:早期开发儿童智力又有新招,即让孩子多笑。

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生后2—3个月便可在父母逗引下发出微笑,称为天真快乐反应。这是婴儿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心理发育上是一次飞跃,对大脑发育是一种促进,被誉为“一缕智慧的阳光”。年轻的父母应及时抓住这“一缕曙光”,作为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契机与方式。

具体做法是,多向宝宝微笑,或给以新奇的玩具、画片等激发其“天真快乐反应”,让宝宝早笑、多笑、长大后智商会更高。

不过,有些婴儿笑得少,每小时仅笑1—2次,小脸严肃,表情呆板,乃是体内缺铁所造成。若能在1个星期内连续补铁,则严肃表情可逐渐消失,代之以愉快的神情。因此,宝宝的笑脸还是了解其营养状态的“荧光屏”。

哭是婴儿说话之前与父母或周围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样有益于智力发育。

不仅如此,啼哭动作可使宝宝的肺活量扩大,并促进肺部组织发育,对发音器官——声带也是一种锻炼。同时,啼哭时手舞足蹈,无异于做体操,有利于肌肉关节运动。

另外,啼哭少不了流眼泪,而泪水能冲洗眼眶的盐、糖、蛋白质以及其它需要排泄的废物,保持眼球处于干净的环境中,所含的杀菌物质还有预防眼病的作用。

不难理解,孩子一天哭几次不仅无害,而且大有益处。那种啼哭可能损害宝宝健康的担忧没有必要,而用喂奶或给食物强行阻碍孩子啼哭的做法更非明智之举。

当然,啼哭也不能过分剧烈或持久,遇到这种情况时宜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与手脚的动作中体察其意图,并予以满足,如饿了给予喂奶,冷了给以保暖,尿片湿了及时更换,孩子的啼哭就会停止。

恶作剧

假如孩子在你的钢琴键上撒下糕点,或将一只毛毛虫放到你的枕头上——面对此种恶作剧行为(俗称淘气),你会怎样?苦笑?斥责?还是——

德国汉堡的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松为此向你道喜,说明你的孩子智商较高。

他的观察资料显示,爱搞点恶作剧的孩子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较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

解释是:恶作剧行为并非从天而降,要设计出一个有新奇感的方案来,需要动脑筋,而且动脑筋的强度相当高,决不逊于甚至超过做家庭作业,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无疑是一次催化。

同时,恶作剧可增强儿童的独立性。因为此种行为的特点就是孩子以此来超越父母为其所规范的界限,而独立性的形成恰恰需要这种超越。否则,依赖性难以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总之,搞点恶作剧对孩子有好处,至少表明他开始动脑筋了。一个恶作剧的行为的成功,无疑是其创造力的一次爆发,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扼杀孩子的动脑积极性,会妨碍孩子智力发展。正确之举是顺其自然,加以诱导,将其动脑的积极性引到更有益的活动上来。

为什么孩子爱打人?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打人其实是用这种攻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感情,但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

六个月的婴儿已经会假哭欺骗父母

英国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婴儿开始学习欺骗的时间比原先以为的要早,最早6个月大时就会开始骗人。

宝宝表达压抑情绪的七种行为表现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如果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面对孩子的恶作剧你该怎么办,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