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古人如何延年益寿从诗中借鉴文人养生法

2024-03-06 分类:推荐

TIPS:本文共有 23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古人对延年益寿有着深刻的关注,他们从诗歌中汲取养生之道,这成为了古代文人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也延伸到了养生之道。通过诗歌,古人总结出了许多养生法,如饮食调摄、起居调理、精神调养等。他们在诗歌中描述了自然的律动与变化,以此启发人们依循自然规律进行养生。例如,有的古诗篇中提及食用山珍海味的节制,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以及中医养生的原理等。因此,通过诗歌,古人从自然中获取养生智慧,为延年益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中国作为老龄化人口越来越严重的国家,老人的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日常养生保健方法受到各种人群的关注,什么样的养生方法能让自己的身心都健康呢?不妨学学古人的养生方法。

嵇康克服养生五难

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社会上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可延年益寿。

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这指的就是追逐名利、狂欢暴怒、贪恋声色、嗜食肥甘、情志不稳等行为。

嵇康生性旷达狂放,他自己正是遵循自然的养生规律,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令人惋惜不已。

欧阳修琴棋诗画最忘忧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六一居士。他解释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爱好广泛,博学多才,对“琴、棋、书、画、诗”无所不通。他由于不得志,心情郁闷不畅,久之患上了“幽忧之疾”,多方求医,不见好转。为解除烦恼,他便操练这“琴、棋、诗、书、画”五友,一旦全心投入了角色,便怡然自得、不知不觉病已痊愈。他在《送杨序》文中写道:“予常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他劝人以“五友”为伴,防病养生。

他还在《秋声赋》中写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人常有多忧多思之老,方壮遽老,方老遽衰,反之以长生之法。”他告诫人们过多的忧伤会伤害心灵,过重的劳动会伤其体形,一个人的智慧与体力是有限的,老是多愁善感,则青壮年会加速老化,老年人就会加速衰竭。事实证明,他的话是正确的,性烈之士多招疾患,情郁之人甚少高龄,以“五友”为伴者,则多长寿。

陆游有空就扫地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是一位注重养生保健的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享年86岁,而且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结实,有时还能上山砍柴。陆游能获得如此高寿,与他的养生有道是分不开的。陆游的养生观涉及面广,包括运动、饮食、心境等各个方面,都给我们以启迪。

陆游一向把整理书籍、扫地抹桌当作锻炼自己身体的活动。他曾在诗中写道:“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即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引导,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法,延年直差易。”扫地是一项力所能及的活动,可疏通血气,活络筋骨,既做了家务又锻炼了身体。

陆游在《看钟》中写道:“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我们可以看出,陆游从登山这项运动中是受益匪浅的。登山既可呼吸新鲜空气、活动筋骨,还能陶冶情操,舒缓心情。

陆游诗中还说到:“饮罢忌久坐,时须曳筇杖。”吃完饭切忌坐着不动,适当走走才有利身体健康。

杜甫环境优美能散心

“诗圣”杜甫的诗作大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其实,杜甫也有养生方面的佳作,《江村》就是其中的一首。诗曰: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此诗是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对老年人养生颇有新意。诗的大意是:清清的锦江水弯弯曲曲,环抱着村庄,夏天住在这样的地方,事事都觉得恬静幽雅。自来自去的燕子在屋梁上飞舞,相亲相爱的白鸥在水中戏游。老妻拿来白纸铺在桌上精心绘制着棋局,天真活泼的孩子敲弯了铁针做着钓钩。老年人不愁吃穿了,还求什么?杜甫认为,人老了,不要精神不振,要多去环境优美的地方散心,寻找生活中的乐趣,让身心健康,不必再追求身外之物。

袁枚八十不知老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他在老年用诗作表达了他的养生观和生死观,颇能给人以启迪。

运动是袁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动中求得健康和欢乐,从“我年六十四,今春犹聪强。上山不嫌高,坐夜不厌长。有时逸性发,跳跃如生獐。”“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等诗句中可看出,他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等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

袁枚处世积极乐观,直到晚年仍笔耕不辍。“譬如将民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遣怀杂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的精神。

袁枚不仅“八十不知老”,且能坦然面对死亡,认为那是自然规律,无须畏惧。他在《喜老》诗中写道:“一起百事生,一眠万事了。眠起即轮回,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吾?身在即为宝。就便再龙钟,凭人去笑倒。试问北邙山,年少埋多少!”作者洒脱乐观的情绪溢于言表,令人敬佩。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古人如何延年益寿从诗中借鉴文人养生法,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06 19:33╯莫、浅逝[河南省网友]203.8.0.126
    很有意思,想了解一些古人的养生法,看看能不能应用到现代生活中。
    顶0踩0
  2. 2024-03-06 19:29邢月霞@红枣女孩[山东省网友]203.8.197.208
    我喜欢通过诗词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感觉这样很有意境。
    顶8踩0
  3. 2024-03-06 19:25谢芳[海南省网友]103.23.228.81
    我觉得古人的智慧真的很深远,他们的养生方法可能是很值得学习的。
    顶0踩0
  4. 2024-03-06 19:21阳光润生活[四川省网友]203.32.95.103
    这个话题真有意思,可能古人的生活方式对我们现代人也有一些启发呢。
    顶26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