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书法是养生之道

2024-03-09 08:49:41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被视为一种艺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书法练习需用心凝神、端正身姿,有助于调节呼吸、舒缓情绪,减轻压力。通过练习书法,可以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同时,书法也需要细致的动作和精湛的技艺,能够培养耐心和毅力,提升意志力。在书写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增进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因此,书法被视为一种养生之道,有助于提升心理素质,改善身心健康,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书法是养生之道

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情绪。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

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如何调节情绪?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

如何调节情绪?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

2,陶冶情操。

汉文化源远流长。古籍记载仓颉造字,虽是传说,但字与书体的形态反映了造字者对事物的艺术构思和精神情感的寄托。

唐·虞世南《书髓》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篆书形态古雅、质朴;隶书圆浑、秀美;楷书严谨、鲜明;行书洒脱、烂漫;草书飘逸、奔放。它们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出节奏化了的自然美。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能陶冶人的情操,赋予生命积极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艺术、眼界、胸襟、修养、气质上都得到提高和升华。

当你书写时产生的快感、创作时产生的欢愉、作品发表或展出时得到的回报,种种美好的信息,会刺激你的大脑分泌良性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3,形神共养。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形为神之宅”。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

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神为形之主”,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主张:“养静为摄生首务”。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

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体内气血在最低限度内变化,代谢相对缓慢。

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使一切杂念全抛之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亚于练气功、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形神共养,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

古代书法家吴道子73岁,郑炎72岁。这是因为他们长期从事书法有关。古来书法就是与气血理论相通。讲究以气行笔,一笔而成,气脉相连。

书法写字的姿势分两种,站立和坐势,其中姿态与气功中的站桩和坐禅功有相同之处。

气功中,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用于书法中力到自然笔到。可以说,书法也是气功,通过行笔使注意力聚精会神,袪祛杂念,达到静心的效果,缓解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疾病,既提高了文化素养,也让身体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古今书法家多长寿,如久负盛名的颜、柳、欧、赵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颜真卿寿至76岁,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明代书法家文徵明寿至89岁,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寿至92岁,现代书法家孙墨佛寿至100岁,舒同93岁,苏局仙110岁,董寿平94岁,启功83岁。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书法是养生之道,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09 09:18༺忆断孤叶༻[海南省网友]222.125.249.155
    @小迅我从事书法多年,深知书法对心灵的抚慰和调理作用,绝对是一种养生之道。
    顶2踩0
  2. 2024-03-09 09:08小迅[香港网友]103.36.135.69
    我觉得书法和养生挂钩,因为它能让人静心,减轻压力,对身体健康有益。
    顶8踩0
  3. 2024-03-09 08:59快乐阿如[北京市网友]202.14.88.85
    书法能够帮助调节心情,放松身心,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