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重在养心:探索养生道

2024-04-24 08:59:27
相关推荐

养生道重在养心意味着人们应该注重心灵健康厚植心灵丰富土壤通过正面心态和健康生活方式维护身心健康。快节奏生活和各种压力往往容易造成心理和生理不适重在养心则是有效方式。这包括通过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和心理调适保持身心平衡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挑战。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建立良好关系也有助于调节情绪增强心理韧性。养生道重在养心提倡内心平和与宁静这是促进身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重要途径。

养生之道重在养心 养生之道重在养心

□文/欧阳军副主任医师

养生之道有千万条,然而最重要的一条是养心。养心,是长寿健康的根本,但往往被许多人忽视。要想身体健康,必须坚持运动、调节饮食、注意营养、劳逸结合等等,这些无疑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只做到上述几点而不注意养心,身体未必会健康。这是被许多事实所证明了的。

养心就是要保持心理的平衡,把握心态的安稳,培养心绪的美好,这些对身体健康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达到心理平衡,心态安稳,心绪美好,必须善于自我调节。因为我们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有许多外界的因素在干扰我们的日常生活,破坏我们的心理平衡。比如有人给你不公正的待遇、别人委屈了你、亲友的亡故、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及其他意料不到的厄运降临,都会使正常的心理状态失去平衡。在一个人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这些变故都是难免的,怎么办?是积极对待,还是消极对待?

消极对待,是惊慌失措,或消沉下去,或钻牛角尖,或委曲求全。这样就会种下病根,无病添病,有病加重。积极的态度是宠辱不惊,自己掌握命运。其关键是主动调节心态,使之平衡。

调节心态,说来容易,实则难以做到。但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调节方法,扭曲的失衡心态是可以逐渐松缓,最后达到平衡的。

“无求则寿”

求与无求的辨证关系,不是每个老年人都能认识到的,老年人由于精力的衰退,拼搏、要强、好胜的阶段已经过去。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无求”的实质是对名利的超脱。

人老了,就要自觉地把名利枷锁摘下来。当然,“无求”是不容易做到的。老年人常常不服气:“不信我比不过他们。”却忘了自身的精力衰竭,于是所要追求的事,一样也求不成,徒增苦恼而已。说穿了,有些东西你拼着老命去追求也求不到了,这是受主、客观所限制的。因此要服老,要看清形势。对老年人来说,“名利皆下品,唯有健康高”。

老年人要把身外事都放下,目标是健康、健康、再健康。当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想做的社会工作未尝不可。但必须以不影响健康,有助于心情的愉快为前提。

求则无求,无求则求。老年人过于追求身外之物,可能什么都求不到,甚至会损伤身体健康。无求于名利,超然物外,却求到了无比美好的心绪,带来了健康幸福。无求,表面上看似退了一步,但在身心健康上却进了一步,求到了老年人最需要的健康长寿。

要有“比”的辨证观

人们习惯于事与事比,人与人比。在人类生活中,比是一种正常现象,真理就是比出来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高兴与苦恼也是比出来的,老年人对此往往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老百姓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是有效的自我安慰办法。事实上,彻底的自我安慰,应树立“比下尚称有余,比上未必不足”的观念。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应当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所谓“比上不足”,实际上是拿自己的弱项去和别人的强项比,自然会沮丧。在看到我有的地方不如你时,也要看到我有的地方比你强。悲观的人只看到自己的劣势,忽视自己的优势。只有看到自己劣势的同时,努力强化自己的优势,才会信心十足,活得有滋有味。

要自觉地掌握得失的辨证观

“有得必有失”,换句话说“有失也必有得”。老年人特别怕受挫折,怕不顺心。但须知一个人不可能时时顺利,样样得意。七八成顺利,二三成不顺利,就要知足了。在很多时候,顺境与逆境是会互相转化的,得与失的道理也一样,得到的时候可能会有失,失的时候也可能会有得。有时得与失同时存在于一个事物,有失才有得,有得必有失。失意的时候要沉住气,经过冷静分析,失意未必就是无望,因为“失”的内部正孕育着“得”的要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看到经过努力,否极泰来,“失”终能转化为“得”。得意的时候也不要忘形,要保持清醒头脑,戒骄戒躁,否则失意是会接踵而来的,掌握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辨证法,也就掌握了平衡心理的方法。

老百姓丢了钱,常用“破财免灾”来安慰自己:“钱让扒手偷去了,我也许会免去一场车祸。”这么一想,丢了钱也就不别扭了。我们常劝人要“想开一点”,如何才能“想得开”?辨证得失观就是让人“想得开”的一把万能钥匙。

避烦

你想图清闲,烦恼却主动找上门来。这是常有的事。每个人的烦心事不一样,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烦点,然后自觉地去躲开它。避烦,要有主动性和预见性,不妨试试以下几点“避烦”的方法。

一是不高兴的地方不去。二是不高兴的事不做。三是不高兴的人不见。四是不高兴的话不听。五是不高兴的事不想。这个“五不主义”表面上似乎比较消极,其实真正做到了“五不主义”,烦心事自然让位于开心事。换一个角度来看,“五不主义”是要你去高兴的地方,做高兴的事,见高兴的人,听高兴的话,想高兴的事。怎么高兴怎么来,不是很积极吗?

趋乐

烦虽已让位于乐。但不是每一件乐事都适合老年人。这存在一个选择和适度的问题。

乐事者有躁乐与雅乐之分。躁乐者,是指那些过于刺激的,伤神伤身的,以及不适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如通宵达旦打麻将,划拳酗酒,开过度的玩笑,半夜起来看令人神经兴奋的足球赛,等等。这些可能是乐事,却令人气躁心浮,筋疲力尽,血压升高,心跳加速,非常不利于健康,有些事搞不好,还会损害友谊,影响团结。躁乐之害,是很明显的,老年人务要避免之。

雅乐者,是指文化性质较高的文雅活动,它不但有利于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熏陶高雅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心情。比如,种花养鱼,读书写诗,作画习字,听听音乐,练练太极,等等。这是一幅非常美好的老年游乐图。

任何一种有益的活动都有一个“度”的界限。超过了度,乐极生悲,好事变坏事。多与少,劳与逸,对于老年人来说,有一个临界点。酒喝多了,电视看多了,麻将打多了……都有害无益。这样会把美好的心情变恶劣,文明的活动变庸俗,完全违背了高雅文化休息的初衷。要知道,节制,是老年人健康的自我保护神。

以上五点调节心态的方法,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点在于充分认识到养心对身体健康之重要。养心是养生之首,养心统领养生,养心是健康的钥匙、长寿的秘诀。养心能使人心平气和,心朗目清,心绪安稳,心气顺畅,心态平衡,进入宠辱不惊、恩怨如烟的境界。此时百病皆除,心健体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4-24 09:15文韬[河北省网友]203.34.48.248
    养心养生让生活更加美好这是每个人都追求目标。
    顶1踩0
  2. 2024-04-24 09:11赛力克江[山西省网友]203.27.200.219
    充分认识到养生重要性希望能够有更多人加入到养生队伍中。
    顶6踩0
  3. 2024-04-24 09:07藤堂静[吉林省网友]203.7.193.76
    养心养生关注健康关注养生方式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
    顶1踩0
  4. 2024-04-24 09:03璀璨的星空[天津市网友]203.26.224.147
    这是个很有意义话题我们应该关注养生关注健康。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