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中医养生:王大顺季节转换防肺燥

2024-03-14 12:09:47

“中医养生:王大顺季节转换防肺燥” 王大顺教授指出,随着季节的转换,秋季干燥的气候很容易造成肺部干燥,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他强调了在这个季节里要特别注意保护肺部,采取中医养生的方法来预防肺部干燥。王教授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食材,如梨、银耳、百合等,并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此外,他还推荐通过中医调理的方法来增强肺部的抵抗力,如针灸、气功等,以帮助身体顺应季节的变化,保持肺部的健康状态。在王教授的指导下,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提升自身免疫力,预防肺部干燥所带来的健康问题。

采访王大顺医师不大容易,约了几次才答应给记者一个小时时间。这倒不是因为他架子大,而是需要他诊治的病人实在太多。尤其是现在这个秋冬转换时节,对用中医诊治呼吸道疾病颇有建树的王大顺来说,就更加忙碌了。

王大顺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中医药大学),从医已40余载,具有深厚的中医功底。

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与中医相关的,譬如《黄帝内经》《易经》以及“四书五经”都有着深入的研究。这一点从与他的聊天中就可见一斑,《黄帝内经》他基本上已经到了可通篇背诵的程度,实乃令人叹服。

五运六气巧辨证

无论在平日的诊疗还是对中医课题的研习上,王大顺都比较推崇“运气”学说。

所谓“运气”,即“五运六气”的简称,它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经典学说。中医界有句话讲:“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可见其重要性。

王大顺进一步解释说,五运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上各配以天干,来推算每年的岁运,六气是指风、热、火、湿、燥、寒六种气,各配以地支,来推算每年的岁气,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看记者听完有些发蒙的样子,王大顺笑了笑说,这些对你一个门外汉来说多少有些高深了,但只要你花些心思研究一下,还是可以读懂的。总之一句话,我们可以根据运气中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推测疾病发生的大致情况,并用于临床诊治,“运气学说”是非常实用的。

“近些年咳嗽患者为什么不易好?包括前两年的禽流感、甲流的流行,运气学说已经阐述明了,‘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少阴为君火为心,阳明为燥金为肺,肺会受金火所克,故咳嗽难愈’。60年为一个轮回,你看古人有多伟大啊,总结得如此精妙。”

那么,不容易好与诊治和用药得当是否有关呢?听完记者的这个提问,王大顺拍了拍记者的肩膀说:“你这个问题挺尖锐啊,不过也问得很到位。可以这么说,只有将‘运气学说’研究透,才能更有效地结合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正确用药。否则,就很容易‘用错药’,事倍功半。”

说着,王大顺拿了一些病例,其中很多都是久咳不愈的患者,在很多地方诊治无效后,辗转找到这里,有一位患者更是五六年都没看好的咳嗽,经王大顺三服药,已基本好转。

秋冬转换为何感冒多发

听记者一直在问呼吸道疾病的问题,王大顺纠正道:“中医并没有呼吸道疾病这个概念。中医认为一切病症都由病邪引发,基于你说的呼吸道疾病,中医来说,一年四季季节不同,人体所受到的病邪侵害也不同。基于秋冬季,应该主要是肺燥而引发的。我们称为感冒,或是咳嗽。再细分下来,没有痰的叫咳,有痰的叫嗽,但一般来说,咳与嗽多为并见。”

那为什么秋冬季节转换时会多发感冒呢?

王大顺解释说,现代人普遍工作压力大,每天很累,吃饭不规律,极易造成气血不足,而秋季主燥,在气血不足的状态下,燥邪就易伤肺,肺是最怕燥的,它在五脏里也是最嫩的部位,因此感冒多发也就不足为怪了。

同时,王大顺说,辨证地讲。造成感冒也分内因和外感两种。

所谓内因,就是我们常说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它们对身体的影响是无形且巨大的。哪一方面的情致调节不好,都会引发病邪。像范进中举就是因过喜而引发病症的典型事例。因为太高兴了,所以得了失心疯。疯疯癫癫的,结果只好找了一个范进最怕的女人,河东狮吼,平时范进看到她就会手脚发抖,结果她大声一叫,当场就把范进吓醒了,病也就好了。

所以说喜太过了也不行,会伤到心脏。至于其他的也是一样道理,过忧则会伤肺,秋冬转换,人的心情是很容易低落的,调节不好,邪气就会伤到肺,引发咳嗽。

倘若已经患上咳嗽的人,再遇到过于忧虑的事情,咳嗽就会加重,甚至百日都不会好。至于外感就很好理解了。秋冬季节更替时,天气有时候很难揣测,前后两天日温度相差十度都不鲜见,这种突然变化的天气,使人体的调节功能很难一下适应,若不能及时增减衣服,感冒的几率就会大增。

百病皆因痰作崇

采访中,王大顺多次提到“痰”对人体的影响。一般理解,痰就是口中吐出之物,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但王大顺说,中医学中,“痰”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来讲,痰泛指停于体内任何部位,如脏腑、肌腠、四肢、经络等,无形可见,但临床有“痰证”的表现者。如头晕目眩、呕恶、癫狂昏不识人,或生于体表无名肿物等,认为皆因痰引发。

狭义来讲,痰是指贮于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稠黏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形态不同,但实质相同,所以通称为痰饮。

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有关。如肺主通调水道,输布津液,如果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便可停聚而为痰饮;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停聚,也可化生痰饮,肾主蒸化水气,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水液内停,也可上泛而化生痰饮。

痰饮一旦形成,便可随气流窜全身,外而皮肉筋骨,内而五脏六腑,无处不到,从而产生不同的病变。

王大顺说,季节变化对“痰”的影响甚大。尤其是秋冬季,若遇风寒,可致肺失宣发,肺津凝聚而成“痰”。

对于如何化解“痰饮”,王大顺说,善养生者,应做到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等的变化,以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像现在季节转换之时,《黄帝内经》早就讲了,“天气以高,地气以急,早卧早起,与鸡具兴。”若做不到,自然就会对身体有影响。

此外,对于一些饮食上的误区,王大顺也有自己的见解,就是现在很多宣传包括电视、报纸上都在说,秋天应多食黄色和白色的食物,这其中缺乏一种辨证的态度。他幽默地说,去你家串门的人不一定都是亲戚朋友,弄不好小偷也会去呢。所以说,在饮食上要看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地盲从。

《黄帝内经》讲,五色人五脏,白色入肺,但人肺不一定就补肺。要根据情况,看是需要清,还是需要补。譬如患者已经咳嗽吐黄痰了,表明已经很“热”了,此时可以吃清肺的白萝卜,但黄芪这样补肺的东西就不能吃了。这也就是中医讲的对症下药、辨证论治的道理所在。

说到底,秋冬季节转换,无论是西医讲的呼吸道疾病还是中医阐述的感冒、咳嗽,绝对是多发季节。那么有没有什么预防的良方呢?

王大顺说,咳嗽、感冒,包括气管炎甚至肺炎等症,患病的主因还是肺燥引起,因此,防肺燥才是重点。有一些防肺燥的良方,读者不妨可以试试,按王大顺的话说,有临床经验作保证,效果好得很呢。

中医养生为你推荐的文章:

本文来源:中医养生地址:/html/1029/26180.ht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中医养生:王大顺季节转换防肺燥,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14 12:52一粒凡尘[内蒙古网友]203.62.197.58
    每到季节转换我就觉得肺部特别干燥,一定要学习一下王大顺的养生方法。
    顶0踩0
  2. 2024-03-14 12:42宁静的港湾[山西省网友]203.32.196.41
    季节转换时最容易肺部不适,中医养生真的是个好方法,我会试试王大顺的建议。
    顶7踩0
  3. 2024-03-14 12:31冬天过后[山东省网友]43.249.27.126
    王大顺的养生经验真的太值得借鉴了,对肺燥这个问题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顶3踩0
  4. 2024-03-14 12:20花妖[江苏省网友]115.84.198.168
    中医养生真的太重要了,我一直都在按照季节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养生方法。
    顶5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